读醒客《再说Google OS》一文 (2)

[引言] 本文是对keso“三言二拍:WebOS与船与车”一文相关评论的评论。

to dowei:

关于webOS的具体意思和历史,请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bOS

WebOS is a computing research project star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The WebOS meme gained popularity in 1999 ...... WeBOS filed the first very WebOS patents in 1999 ......


XML起源于1995年前后,RSS和webOS这些名词最早都出现于1999年左右(如果此前这些名词也曾出现过的话,由于并没有多少影响力和意义,因此不足挂齿)。就说RSS,2005年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人(包括业内)不熟悉。

如果你稍微懂点技术的话,如果你再认真地做点研究的话,也该知道webOS这个项目(名词)当时一出现,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软件平台(或者说应用系统),而不是操作系统。而到了有关作者的口里,这个名词成了什么?成了可以匹敌Windows/Unix的一种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基于这个错误的理解上来不断发挥。

你们(指部分IT理论工作者)借用webOS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高深,就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而已,那么直接说“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或者“web平台”不就完了吗?然而你们却生造了一个缺乏技术基础的“web操作系统”概念,并且给这个概念赋予了“渊远的”历史根源。而实际上你们所要表达的,其实是“web平台”这个概念。

我已经反复说过了,你们所鼓噪的“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是挺好的想法(相信大多数技术人员也是支持的),而且你们如果用“web平台”这个说法也挺好,但如果你们用“web操作系统”这个名词,就是大错。很多技术人员(包括我)和非技术人员所“声讨”的,并不是“声讨”你们宣传的某些理念,而是“声讨”你们滥用名词的行为。

网络是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之一。对于网络,网民(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自然有他们的理由、行使他们的权利生造很多名词(诸如青蛙、恐龙、斑竹等等),庄谐俱可。但信息技术是门科学,自然要讲究严肃、认真的研究、应用态度;IT产业也不例外。如果把网络上的那些幽默、不严肃、调侃的手段运用到这个产业中来,说轻点,是炒作;说重点,就是对这个行业的自私的榨取、不爱护。

车船专家会根据需要使用名词、创造名词,但不会滥用名词。

作为业内人士,就应该爱护这个产业。如果你们只知道为了圈钱、为了效应而摧残这个产业、污染这个产业,那没什么好说的了。说到自律,技术人员需要自律,但你们这些(资浅的或者资深的)IT理论工作者们更应该自律,因为你们的言语更能影响广大的普通用户。

最后再补充2点:

1.

起初很多技术人员反对“webOS(web操作系统)”这个提法的时候,是因为有某些类似keso(当然不是keso)的IT理论工作者在借用webOS这个名词,却按照操作系统的概念去描述webOS,自然会遭到技术人员的申讨:因为的确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会这样去理解操作系统的。

但在keso这篇文章里,技术人员申讨所针对的主题却被keso偷换了。之前,技术人员主要反对的是“某些IT理论工作者胡乱地理解和运用操作系统概念”的行为。而在这篇文章里,keso把技术人员群殴所针对的主题偷换为“其实IT理论工作者只不过是借用了操作系统的平台概念去描述另外一个类似的事物,却遭到了申讨”。如果keso自己这样子偷换申讨所针对的主题,自然会为你keso赢得更多一点的赞同的声音。但是:你偷换了技术人员所申讨的主题。这种辩论的技巧,也许能够赢得辩论的胜利,但不推崇。

如果keso不同意此观点,那么请keso再去阅读阅读那篇你收藏了但也许没有好好阅读的文章:醒客的《Google的操作系统重要吗》,看看你们的理论家是怎么形容操作系统(而不是“web平台”)的。

2.

如果仔细去网上搜索搜索的话,你会发现,老外在借用webOS这个名词的时候,大多都只是用platform(平台)或software platform来形容它,顶多说“类似操作系统的一种东西”。但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比较权威的地方提到说,webOS就是一种操作系统。

[补充说明] 不再继续参与讨论此话题。

类别:

读醒客《再说Google OS》一文

前两天在keso的网摘上看到醒客的一篇文章“Google的操作系统重要吗”,印证了我对这个依然激动、浮躁的IT行业不变的看法:从某些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体面得无知无畏的口水行业。由于该文受到众多(资深的或资浅的)技术人员的抨击,因此,醒客后来又写了一篇文字“再说Google OS”来回应。本来我就不想掺合进这个讨论了,但看了第二篇文字后,终于还是忍不住要把我的看法在原文后面用评论的方式说出来。

1. 2006-03-20 22:25:10

这些问题再辩论下去都混淆视听了。

关于楼主的问题:“Web OS是Application(应用程序)还是OS(操作系统)?”,我的看法是:

所谓的Web OS,只可能是基于某个操作系统上的(平台性质的)应用程序,顶多可以算作操作系统中集成的一个应用模块,但还没有资格谈得上是操作系统,甚至连操作系统的一部分都谈不上。

因此,Web OS炒作了操作系统的概念,但其实质只是一个平台性质的应用程序(的集合)。所谓拉大旗做虎皮,说的就是概念炒作这种行为。

2. 2006-03-21 00:23:59

回复"手机报价"网友的评论

如果你去eyeOS官方网站去看看,那上面说得非常清楚:“eyeOS, a web based desktop system”。eyeOS只是一个基于web的桌面系统(或者说桌面应用系统),简而言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application),离操作系统的概念还差得很远。

要严格区分“桌面(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3. 2006-03-22 03:00:00

把操作系统管理本地资源(不限于硬件,系统调度等软问题也是操作系统的事情)扩展到网络资源是合理的。那么针对网络资源的管理部分叫做web os也是一种选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选项。

操作系统有几个重要的功能(特征),资源管理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并不是有资源管理特征的东西都能够叫做操作系统的。

而且,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有别于其它软件(应用)所管理的资源。因此,不能说操作系统因为管理了某类资源可以叫操作系统,别的软件业管理了其它类资源也可以叫操作系统。

如果把操作系统仅仅当作资源管理的系统,进而把管理网络资源的叫做web OS,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把管理办公信息资源的系统叫做office OS,把管理数据库信息资源的系统叫做database OS? 不是的。只有操作系统能叫操作系统,其它的都只能叫应用。

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醒客不该用web OS这个不妥当的术语,因为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有明显的硬伤。如果用别的术语的话,那么这两篇文章的技术漏洞就小很多了。因此,与其说web OS(web操作系统),还不如说“web操作平台”为宜。但也许这个术语太俗,大家听起来不够兴奋。

不过不管怎样,由于这2篇文章在技术上的硬伤过于明显,因此我并未完整地细读它们。

[补充说明1] 文中的评论时间为北京时间。

[补充说明2] 对keso“三言二拍:WebOS与船与车”一文的评论:

那就能够允许你们这些IT的理论/舆论宣传者们在那些专用术语、专用概念的基础上套来套去的,进而不断创造新的概念来宣传你们的所谓的新鲜的理念?这跟娱乐圈、影视圈、房地产圈那些无聊的概念炒作有什么区别?

IT就是给某些人(包括技术人员)搞浮躁了的。所谓概念创造有些时候就是用来骗钱的(说圈钱还过于好听了)。

你们(指IT理论/舆论宣传者们)用“web平台”之类的概念不更明确、更具体吗?干嘛非要用个“web操作系统”这个一看就硬伤明显的概念?本来很多门外汉就无法具体地懂什么是操作系统,结果你们老这么乱用概念,现在估计更多地人不懂究竟什么是操作系统了。

这样的套用概念、套用名词的做法,就像当初套用小姐、同志、农民等词语一样,让好端端的一些词语在乱用中被糟蹋了。


2006-03-21 15:31:35

类别:

这个世界其实只属于20%的人

我对“八十二十原则”很推崇。所谓“八十二十原则”,可以这样子举例说明: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企业80%的利润由20%的员工创造……这个原则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比如说,我是这样子来运用这个原则的:80%的程序员都不是出色的程序员,因此自己不需要浪费时间和很多程序员交流、认识;80%的女孩子都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因此不需要努力迎合每个女孩子;80%的(影视)明星素质都很一般,因此不要盲目追星;80%的大家(大腕)都不是真正的大家,因此不要把大多数大腕当回事;80%的官员素质都一般(甚至挺差),因此不要电视新闻上说什么就信什么,当官的也就那么回事……总之,还有很多方面可以用“八十二十原则”来分析的。

如果放眼这个世界,我是这么用“八十二十原则”来分析的:这个世界其实只属于20%的人,只有20%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人生的幸福属于这20%的人们。

具体来讲,其它80%的人其实没有享受真正的生活,他们因为贫苦、战争、知识缺乏、疾病、伤残等等原因而近似行尸走肉,很多人算是白来了这个世界。比如非洲的很多人,很困苦地早死了,或者一辈子在困苦中度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战死的士兵们和枉死的老百姓们对于生存没有选择的权利;再如中国好些辛辛苦苦工作的矿工们,他们也许有过短暂的幸福,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不幸的……

再早一点的话,我们看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格局,也可以印证上面的说法。

因此,这个世界其实只属于20%的人们,我们可以把这20%的人们称为“精英”阶层(这个名词用在这里不恰当),这个社会的导向其实是由这20%的人们决定的。有时候,人们说,全体公民是这个社会的主人翁,这种说法都是虚假的。不管是在资本主义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20%的人们决定了社会的走向,只有20%的人们是这个社会真正的主人翁;剩下的80%的人们,即使有民权,也没有足够的使用能力。比如说,乞丐是国家的合法公民,但是乞丐连尊严都很难有,还谈得上什么主人翁地位?再比如说,矿工是所谓的国家主人翁中的一分子,但是他们自身的基本安全为什么长期以来都没有办法得到维护?

作为普通的社会一员,为了个人的幸福,我们要做的,是成为这20%中的一个。这并不困难。

我们虽然提倡保护弱者,但是同时也要接受现实。要更好地保护弱者,首先我们自己要尽可能地变成强者。

在我们成为20%的一分子后,在我们这个20%里面,还有更好的20%(即top 4%)。但只要我们在整个世界的20%行列里面,我们就已经有相当的资本追求我们自己的人生幸福了。我们不需要自己非要成为top 4%中的一员,那也许很难达到。我们要的只是top 20%,然后加上自己的悟性和努力,就可以达到自己个人的幸福。

幸福不仅仅属于那top 4%的人们,幸福属于top 20%的人们。

类别:

今年除夕怎么过

昨天是北美的除夕。昨天凌晨的时候我并没有睡觉,因为要在除夕的时候给家人和亲友打电话。

按惯例,早上和午后的时候家人都在收拾和准备下午的晚餐等,所以我估摸了一下,等到昨天凌晨2点多的时候(国内时间除夕下午两、三点的时候),也就是在家人和亲友大体忙完的时候,开始打电话给国内的家人、亲友、朋友们拜年。

随后通过网络电视(PPLive)收看CCTV1的新年节目,这样不知不觉到了昨天早上,看了一小时的春节晚会,觉得节目挺没劲的,尤其是冯巩的节目明显在走下坡路,加上宋祖英的那首《五福临门》无可圈可点之处,于是我很快便睡去了。

到了近中午12点的时候,被楼下室友收拾物品的声音给弄醒了,于是便起床了。除夕这天要在家里进行一场比较大规模的新年朋友聚会,但是我不用操劳什么。于是我收拾收拾房间,然后给在北美的一些同学、朋友打电话拜年。到了下午3:00的时候,和朋友按惯例去Mic Mac公园踢球。

大多数球友估计都在准备新春朋友聚会等等,因此昨天来踢球的朋友不多,只有8个。不管怎样,这将是我在农历乙酉(鸡)年的最后一场球了。分成2拨打小场:我、黄炼、宋时涛和一白脸小生一拨,老杨、陈亮、老夏和孙建成一拨。我状态一般,但打反击和射门很犀利,因此包办了本队的前五粒进球。最终,我包办了本队全部12个进球中的9个,其它三个队友各进一个,这个结果让我感觉很舒服。

踢到5点多,收兵回营。两位大厨正在厨房里面忙着,我也帮不上忙,就在屋里等着吃晚饭。晚上8点多的时候,开始聚餐,非常丰盛。来了很多朋友,前后总共大约17个人吧,边吃边看录播的央视春节晚会,一直聚到夜里的一点多。我兼职照相等,有关照片和影音资料过几天再发布吧(这两天有点忙)。

[补充说明] 本文原作于2006-01-29 19:00:20(大年初一),文字写完后没有发布。今天整理文件的时候看到了,才发出来,文字细节处略有修改(以使得时间描述上更准确)。2006-03-20 18:37:18

类别:

昨日球讯

昨天(指3月18日)下午去Mic Mac踢球的人比较多,前后估计差不多有30个吧。还是在北边的草地上,地还是有些湿和陷,但比前两个星期要稍好一些。

我的腰还是没完全好,因此昨天给自己的定位还是踢后卫。不过呢昨天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方防守有点乱,因为没几个人肯踢后卫,而且众人位置不固定,常常一个人踢后卫没一会就擅离职守跑到前场去了。不过后来慢慢的就好多了,基本上能保证后防有4到5个人参与防守。虽然整场比赛我们丢了4个球(同时进了对方6个球,包括最后一个金球),但后防基本上来讲没有出多少低级失误,也没有太明显的站位失误。

昨天我没有进球,也没有助攻,但有几次在前场的进攻参与,其中有两次我比较满意。一次是在中前场拿球后马上从中路强行突破,连续过了对方至少4个人以后杀到了对方门口,只是射门的时候和对方对脚了。另外一次是我在中场偏左侧抢断晓峰的带球,反抢拿到球后迅速突破,往中路过了对方3人后传给本方的进攻球员。

不过整场比赛我也因为防守过于具有侵略性而被对方钻裆两次。另外还有两次我因为防守过于具有侵略性而被对方进攻球员晃过,进而让对方突破本方防线入球(虽然我后面还有2到3名本方防守队员)。

昨天踢球,对对方右前锋李某某的语言和行动感到不满。比赛开始不久李某某有几次说话就让我很不爽:他自己不按比赛规则来办事,想占便宜,反而还来指责我们(主要指我)“小气”。比如说,开场不久我发现我方球门明显比对方大很多(大约大一倍),于是我要求我方守门员马上把门缩小,这时候李某某来一句,“踢的玩,何必那么认真呢”,搞得好像他自己对比赛结果的态度有多么超越似的(其实还不是想沾点便宜好进球)。

因为我的腰伤没完全好,因此我是尽量避免冲撞的,但还是被暗算了一把。在我的某次防守中,李某某带球“高速”突破,我从侧面出击抢断,球被我提前一步破坏了。这时候根据人的直觉,李某某应该避免和我的冲撞(因为这时候我是冲着李某某前方横着出击的,并没有对着他撞过去;而李某某则是对着我冲过来),结果,让我内心感到愤怒的是,且不论他是否能够刹得住或者有没有准备刹住,总之,出于保护他自己的目的,他居然用手向我的腰部用力推过来,以获取一定的反作用力让他自己停下来,而完全不顾对此没有防备的我是否会因此而受伤。这个做法非常让我不爽:在跑动中无法刹住的时候最起码也要抱住对方、哪能推对方?

以前也跟他因为越位等问题而小有争执,不过也就算了,但他这一推让我总算看清了某些人的本质。某些人看起来斯斯文文、文质彬彬的,下手一点都不地道;他们嘴上不斤斤计较,实际上他们自己才最斤斤计较。

下次踢球少搭理某些人就是了。

标签:

类别:

近日个人琐闻

1.

前2天看到一则新闻:亿万富翁袁宝璟等雇凶杀人被执行死刑(图)。网评中有很多人认为这个判决太草率,幕后后政治黑手。我也相信是这样的。总之,这个判决至少让我对这个执法机构感到一些寒心,我要再次地告诫自己:不要关心、痛心那些我无能为力的,还是多关注我自己、关注那些自己力所能力的事情吧。

远离政治、远离娱乐、远离八卦。

2.

这几天在认真阅读朱建军老师的心理咨询著作:《我是谁》,并不断地做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过去的2年间,朋友们看到我自己在网站上写了很多网志文字。我写这么多文字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关注自己的生活,我喜欢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二是(至少在某些方面)我感到郁闷,所以就把郁闷转化到网志文字中去。所以,网志文字相对减少的时候,其实可能是我心理更健康的时候。当然,我也一直在做一些心理上的调节,向自己不健康、不积极的心理挑战。也许有些不自量力,但会尽力去争取,因为我希望自己更快乐、更坦然地生活。

3.

对CSDN网站上“什么人在写Blog! ”一文的个人评论:

所写内容属实,但不全面,因此容易误导读者的视角。

所述内容值得很多所谓的“网志作者”自省。

类别:

网站变更记录 v2.0.9

在启用Serendipity这个系统来写网志以前,本站的网志是不区分文章所属类别的,只有“我的感想”这唯一一个大类别。除此之外,本站还有一个叫做“更新记录”的大类别专门用来记录网站更新信息,但本站并没有把“更新记录”这个类别所包含的内容当成网志的一部分。

启用Serendipity这个系统后,本站的网志收录了原有的“我的感想”和“更新记录”两个大类别中的所有文字,并且在上个月左右增加了一个叫做“少年文艺”的大类别,用来记录自己在国内大学以前(含大学)的相关文字。

现在,本站觉得很有必要细化网志文字的类别,因此今天下午在“我的感想”这个大类别下面创建了很多的子类别,把原来属于“我的感想”大类别的所有文字分门别类归到相应的子类别中。

目前“我的感想”中包含如下子类别:养生悟道其它杂谈关注自我回国感悟影音观感往事悠悠北美生活文摘转载日常琐事数据总结技术思考技术细节电脑电子爱情婚姻网志杂谈蠢事系列评论网事足球活动软件评测MSN杂谈

另外,本站这2天还创建了一个暂时隐藏的类别,用来收藏自己有关“心理分析”的文字。

[补充说明] 本站一些细小的改动(例如增添“我的链接”的信息、整理“我的文章”的相关列表、“和我联系”中相关联系方式的更新等)经常存在,但不会单独在“更新记录”中说明。

类别:

近日个人琐事

1.

师妹(Yang, X)有6年多没见面了。去年9月在网上碰到后,她告诉我今年3月要到美国短期培训一下,就在我对岸的密歇根州(Michigan),当时就说好我到时候去看看她。

上周日她告诉我她到了,本周四(今天)离开。周二的时候,我买了几件温莎大学的纪念品,前往密歇根州北部的小城Saginaw看望她。

周二下午16:22从家出发,沿美国75号高速公路18:22到达Saginaw这个城市,19:30左右见到她。20时过后在湾街(Bay Road)的紫禁城(Forbidden City)吃点东西。22:12从其所在的Holiday Inn离开,23:39出美国海关,23:42出加拿大海关,23:48到家。

2.

我的个人电脑用的是一个比较小巧的光电鼠标,我习惯了在使用鼠标拖拉的过程中时不时抬起鼠标。实验室的电脑用的是个大的光电鼠标,稍微有点沉,因此刚开始用实验室的电脑的时候,不到一、两个小时我的手腕就开始酸了:哪受得了用腕力不断地抬大鼠标的动作啊。

用久了,也就习惯了,现在在实验室用电脑我都不用手腕抬鼠标了。

3.

今天Chen, Lijun推荐朱建军的一本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我去超星网站上找到了这本书,购买了超星1年的读书卡,然后下载了这本书,再打印成PDF文档。

我在系里有2400余张免费打印的权限,过去1年多来几乎都没用过。于是去系里把这本书打印了出来。总共338页,我选择了一张一页的打印模式,结果打出来的书足足相当于市场上卖的600多页的书那么厚,使用起来可能有点不方便。

我决定暂时自学成材,尝试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类别:

我所理解的网志作者基本素质

1. 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不篡改、不删除自己已发表(并被评论、转载)的原始文字(错别字修正等除外);

2. 不篡改、不删除访客的评论文字(广告等除外);

3. 文字真实,哪怕是无厘头,也不纯粹追求哗众取宠和取悦他人;

4. 尽量不参与假新闻、假消息的散布/传播。

[补充说明1] 本文不断更新中。

[补充说明2] 红色文字为今日修订部分。2006-03-19 15:49:22

[补充说明3] 5. 不在文中贴(过)长的源代码。源代码尽量用URL指向单独文件。4:29 PM March 31, 2006

标签:

类别:

榜样的力量

[引言] 我自己以前时不时会做错一些事情,只是后来逐渐地开始学习认真做好后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以他们自己的言行给我做出了榜样……

一、正面的鼓励

1. Ding, N。前女友。她是一个简单、做事很认真、诚实的人。她跟我做事的一大不同点在于她会预先把该做的事情都提前做好,而我是把好些事情都留到最后一刻再做。

2. Pan, Linyi (James)。加拿大移民,前温莎朋友。他是一个很热心的、对朋友没有功利色彩的人。我来加拿大以后,正是因为他在我初来乍到的时候提供的热情帮助,使得此后我也更尽可能地给别的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

3. Han, Lin。温莎大学计算机系师兄。我跟他的交往很少。我上60-254(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时候,他是这门课的GA,主要负责答疑和带实验。以我在计算机方面比较自负的性格,是不会去找GA问什么问题的,但做实验的时候则肯定要和他们GA打交道。他这个人工作、回答问题都很认真,态度也好,对所该回答的问题也熟悉,在GA中少见。

二、反面的刺激

1. 温莎大学部分GA/TA。我内心里轻视那些做GA/TA工作不认真的人。

[补充说明1] 本文不断更新中。

[补充说明2] 本文初稿于2006-03-09 01:21。

标签:

类别: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