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杂谈

起网名

[前言] 上个月有个也用PHP程序语言工作的小兄弟在MSN上问我咋老不更新网志,我答应说这个月会写一篇,是为此篇。

4个月前现在就职的公司跟另外一个公司合并了,据说新来的公司老大的iPhone上不了内部使用的即时消息软件,于是公司开始要求员工注册AOL(美国在线)账户以便用于网络交流。

我没怎么上过AOL的网站,更别提用它的服务了。今天称着周末,打算把注册AOL账号这个事情给办了。

自己个人常用的两个网络账号(deminy和deminyin)之前在AOL上都已经被注册了。deminy这个账号我不确信到底是不是我注册的,但通过查阅自己的email历史记录,deminyin这个账号确实是我自己在2002年10月份用deminy@163.net这个邮箱作为通信地址注册的。可惜的是,我尝试了好些个自己历年来常用的一些密码组合,都无法使用deminyin这个账号登陆成功。看来是只能考虑通过email恢复密码了。deminy@163.net这个邮箱我已经多年不用了,而且现在已经改成收费邮箱了。为了恢复在AOL上deminyin这个个人账户的密码,于是掏了50元人民币购买了163.net邮箱一年的服务。糟糕的是,似乎deminyin这个账号已经不再和deminy@163.net这个邮箱关联了(抑或AOL把长期不活动的账号彻底冷冻了?),结果还是无法恢复密码。

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重新注册一个新的AOL账号了。我个人倾向于的网络账号应该是:跟我的个人姓名有明显关联(看到ID就知道是我)、不能太长、且以英文字母为主。基于这几点考虑,我重点考虑了如下几个账号:
  • deminy, deminyin, yindemin: 这3个跟我中文名字拼音有着直接关联的账号都已经被注册了,因此肯定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另外,我个人其实一直都比较不喜欢deminyin和yindemin这2个账号,因为太土,偶尔使用它们纯粹是别无选择的缘故(要么最喜欢的网名deminy已经被占了,要么账号要求最低7个字符以上)。

  • deminy8,: 比较常见的组合,不过最后一个8纯属多余,而且为什么不是deminy88, deminy1688, deminy518呢?总之,不喜欢。

  • deminyd: 重复率相当低。不过在deminy之后加上一个d,很多人看到这个ID会有点懵,不明白啥意思,也不容易被记住。

  • deminynet: 我的个人网站的域名。缺点就是有点跟裹脚布一样,太长。

  • ......

思前想后,起一个不容易跟别人重复的、简单易记的网络账号还真难。忽然,一个新账号进入我的脑海:d3miny!这个账号具有如下优良特征:
  • 跟我的主账号(deminy)非常吻合,因为这个新ID就是根据deminy这个账号经过Leet语言转换而来的。Leet是一种替代语言,又称黑客语,是发源于欧美地区的BBS、线上游戏和黑客社群所使用的一种文字书写方式。通常是把拉丁字母转变成数字或是特殊符号,例如E写成3、g写成9等;或是将单字写成同音的字母或数字,如to写成2、for写成4等等。

  • 跟我的职业相关,因为Leet语言经常在计算机/网络行业中被用于生成复杂而易记的密码。(例如,密码password可以写成pa55w0rd,纯暴力破解类似的这么一个简单的密码的话,后者比前者要多花13.5倍的时间。)

  • 短小。6个字符,是很多网站注册账号时候所允许的最低字符数。

  • 超低被他人占用的可能性。除了我以外,如果还有人无聊到愿意用d3miny来做个人账号的话,这个概率比起买彩票中500万大奖的概率来讲,也许只低不高(如果你有内幕消息的话,除外)。

因此,我的AOL新账号就是:d3miny,而以后我的网络账号起名的优先顺序就是:deminy1, d3miny, deminyin了。 :)

[补充说明1] 关于个人最常用网名deminy的优缺点,可参见《与我联系》一文中的相关说明。

 

后续更新记录

  1. 2015-07-01: 删除“补充说明1”里面失效的“与我联系”链接。

标签:

类别:

关于网志标签的使用

以前我没考虑过使用网志(blog)的标签(tag)功能,因为觉得这种需要不断的手工操作的功能很麻烦。

昨天晚上,我在本站启用了Serendipity(本站用来写网志的程序)的标签插件,并给所有2006年里写的网志定义了相应的标签。很快,我就喜欢上了网志的标签功能。

今天,我阅读本站网志的RSS原文,却发现一个让我诧异的地方:RSS中把本站文字的类别定义为RSS中的一个类别(category),但把本站文字的标签也定义为RSS中的一个类别。

举例而言,如果我写了一篇网志,叫做“刘德华 - 你是我的骄傲”,把它归类到“往事悠悠”这个类别中,但同时给这篇文字定义了三个标签:“”、“”、“”的话,那么,在本站网志的RSS原文中,这篇文章就会被被定义为属于四个类别:“往事悠悠”、“PPLive”、“刘德华”、“演唱会”。

起初我觉得这是一个荒谬的做法:怎么能够把标签也当作类别来看待呢?于是我去寻找相应的设置和插件,希望能改变这个“荒谬的”设置。不过没有找到。

于是我去Serendipity的官方论坛查找有关信息,并没有发现相关的具体论述,只是看到Garvin Hicking (Serendipity的负责人)自己也认为类别和标签是有区别的

然后又想起来多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Trackback与Tag”。重新翻出来看了一遍,于是开始认可了Serendipity的做法:标签某些时候也可以当作类别来使用。

[补充说明1] 如欲浏览更多关于Serendipity的使用、维护信息,请参考《网志程序Serendipity中文维护个人文集》一文。2007-07-15 14:23:19

类别:

我所理解的网志作者基本素质

1. 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不篡改、不删除自己已发表(并被评论、转载)的原始文字(错别字修正等除外);

2. 不篡改、不删除访客的评论文字(广告等除外);

3. 文字真实,哪怕是无厘头,也不纯粹追求哗众取宠和取悦他人;

4. 尽量不参与假新闻、假消息的散布/传播。

[补充说明1] 本文不断更新中。

[补充说明2] 红色文字为今日修订部分。2006-03-19 15:49:22

[补充说明3] 5. 不在文中贴(过)长的源代码。源代码尽量用URL指向单独文件。4:29 PM March 31, 2006

标签:

类别:

关于在文字中使用术语和缩略语

前天看keso发布的“昨日新闻”,郁闷地发现其中一条新闻“关于donews的sns”标题里面的英文简写“SNS”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作者也没有在文中给出解释。费劲上网查了一番,这个缩略语的意思很多,比如Standard Numbering System(标准化编码系统),Storage Networking Solutions(网络存储解决方案),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化网络服务)等等。我又费了点功夫,终于鉴别出来这里的SNS指的是“社会化网络服务”的意思。

现在冒出来越来越多的“新”的(英文)缩略语或术语,大多数人(包括好些老外)一看到这些缩略语或术语都是很感冒:因为没什么头绪,不知道该词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也算在IT这个圈子混了好些年了,最近1年却总是在别人的网志上看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缩略语或术语。比如上次看到了一篇文章“RIA的未来是什么?”,看得我莫名其妙:因为我不知道RIA是什么意思,而作者也没有在文中给出解释。后来我不得不去网上查一下,才知道,RIA就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系统)这么一个简单的意思。

我觉得写网志、写文章也是要有职业道德的。不能老用一些新名词却不带解释,却把每个读者都当成百科全书——什么都懂一样。文章中需要做注释的地方就该做注释,而不要把使用技术名词当成学识的象征来炫弄,或当成一种习惯。

本站正在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在尽力做到文字简明易懂。例如在本站,使用blog这个单词的时候一般都会附上“网志”二字以作解释。对于MySQL、PHP等这类的技术单词虽然没有做很多的说明,但在引用的时候一般会以“MySQL数据库”、“PHP语言”等方式加以简要的、隐讳的说明。只有RSS1这个单词比较例外,本站几乎从来没有对这个单词做过具体解释,因为这个单词的具体意思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因此在文字中用到RSS这个缩略语的时候我就偷懒、不解释了。本来我很想在本站使用wiki这样的百科全书工具,这样本站文章中所使用的一些生僻的新词访客都可以从wiki百科全书中得到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但使用wiki稍显繁琐,因此我又偷懒了一次——没有在本站使用wiki。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建议各位网志作者在写blog的时候,文字要尽量简洁、明了、易懂。在中国IT圈子里面,这点某些作者做得比较不妥:用了缩略语和术语却不加以解释。虽然这种行为没有盗用别人的文字那样子恶劣,但却给(好些)读者造成了阅读上的不便。

[注1] 关于Blog、TAG、SNS、RSS、wiki等的含意请参见此页的说明。

类别:

什么样的网志文字是长久的

你要让我看看我2001年写的技术文章1,我没什么兴趣,因为那时候我们讨论的技术现在已经相对落伍了;但你要让我看看我2001年写的个人感想,我还是会饶有兴趣的,因为那是自己人生印迹的一部分。

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样的文字是长久的?不是技术类文字,而是生活类文字。技术类文字是死的,缺乏生命的活力;生活类文字,有血、有肉、有泪、有痛。

让我来做个不很恰当的比较。

我是一个普通的网民,关注更多的是我自己的生活,我的个人网站风格就是记录我个人的琐事;keso是中国信息产业界头号网志作者,以其在网上著述丰富、有独立见解著称。

但5年以后,我翻翻我于2005年写的网志,依然会感到这些文字有意义,因为它们记录了我过去走过的脚印;而5年以后,大家翻翻keso于2005年写的网志,会发现keso文中讨论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已老掉牙、过时了,尤其是其中的“昨日新闻”部分。

瞬间时光又过去了40年。40年以后,我翻翻我于2005年写的网志,会倍感亲切,因为我居然纪录下了我年轻时候的很多所思所想,那时我会以老于世故的眼光评阅自己写过的幼稚文字,而小辈们则会饶有兴趣地从中发掘长辈曾经的足迹、发掘长辈曾经犯下的错误——此时,我曾经写下的这些网志已经成为了我和周围的人老少咸宜的闲时读物和谈资。而40年以后,keso于2005年写的网志也许连他自己也没多少兴趣再去翻了……

所以,我比较得意,因为40年后,我的文字有更强的生命力——至少对于我和我身边的人而言。

[特别说明] 此文完全没有贬损keso个人网志对中国信息产业界重要贡献的意思(其实我是keso个人网志的固定订阅用户和读者)。我所要表达的准确意思是:对于某些个人网志(blog),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夸夸其谈、转摘文字、胡扯等,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写写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心得等等。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注1] 这些老掉牙的技术文章我现在已经从网上移除了。

标签:

类别:

我收藏的Blog (2) - 幻灭的麦克风

上次提到我收藏了Keso的网志,并称那是“第一个我收藏的和我无关的个人Blog”。今天说的是我收藏的第二个和我无关的个人blog(网志)——幻灭的麦克风

这个网志是一个小伙子办的,他大概24岁,属狗的。网站更新比较勤快,大约每一两天至少有一篇作品,多为原创,内容多是他自己总结、翻译的国际IT咨讯,以互联网为主。

一个网志(blog)能否吸引人,除了更新频率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文字内容,在于其所提供的文字内容能否让访客从中得到点什么。例如Keso的网志,收藏了他阅读的资料中的精华,并提供了他自己经过大量阅读、观察后对相关问题的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幻灭的麦克风”在网志上提供了一些他自己从网上浏览后感到有价值的资料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他提供给大家的是一个相当于精华版的个人阅读日志,而这个日志正好比较对我的胃口,所以我收藏了这个网志。

本站的网志内容好些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我也没考虑在网志上专门做些咨讯提供方面的东西。毕竟,对我而言,(认真做一个有名头的网志,)太累人,而且意义不太大。

标签:

类别:

推荐一个RSS在线阅读网站

也许你不大了解什么是RSS,也许你不喜欢访问英文界面,没关系!虽然下面这个网站虽然是英文界面,但你会发现它非常简单、好用,4到5个简单的步骤就让你轻轻松松地享受RSS所带来的巨大便利:

1. 点击访问:http://feedpile.com

2. 在主页中间那个文本框中,输入你想注册的用户名;回车后会出现一个下拉框,这时候重复输入1个密码;

3. 你会发现下面还有5个文本框,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RSS,就输入一个网站网址后点下面的按钮提交;推荐输入“http://www.deminy.net”,这样你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了;

4. (这步可省略)Deminy将自己订阅的网站RSS都放在下面这个网址了,因此你可以把下面这个网址1也输入某一个文本框中一同提交;这会让你一步到位,一举订阅超过36个世界有名的感性个人网站!

http://www.deminy.net/temp/deminy.20060123.opml

5. 这时候,网站会给你一个类似于http://feedpile.com/xxx/的网址,这就是你未来的RSS在线阅读网址了!

Feedpile是deminy所接触过的极其简单、易用的RSS在线阅读网站,是一个一眼看过去就让人心动的网站,可以替代(并超越)以前deminy推荐的Lilina阅读器。虽然接触Feedpile才2天时间,但我已经很欣赏它了,因此向大家推荐。最后,欢迎访问deminy最新的RSS在线阅读网址:http://feedpile.com/deminy/

[注1] 此为临时网址,不久即有可能被删除。

[补充说明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Deminy发现Feedpile阅读器的RSS内容更新非常慢,有时候连续3个星期以上都不更新RSS内容。Feedpile另外一个缺点在于不能正确识别、添加某些RSS种子。总之,现在Deminy放弃对此网站/工具的推荐。2006-03-28 10:30:25

类别:

Blog的文字质量问题

网上的Blog每天产生大量的文字,按照“20/80原则”,只有20%的blog文章是对别人有或多或少的益处的,剩下的80%的blog文字都是在浪费别人的阅读时间。

宋祖英在2004年底作客《艺术人生》的时候说自己在外化妆,但在家里不化妆,“好看的都别人看了,不好看全留给家里人了”。Blog也应该这样,有益的文字都别人看了,乱七八糟的文字就留给自己和关心自己的熟人吧。

因此,以后(主要指deminy.net 2.0),在Blog里面,我尽量只留下那些对别人有益处的文字,至于日记等玩意,则还是放在别处纪录比较好。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文字都往Blog里面放。

做很多事,注重数量,但应更注重质量。

类别:

Blog(博客、网志)和“我的感想”

2003年7月,在deminy开始做“我的感想”这个极其类似Blog1的栏目的时候2,在中文世界里,Blog还不是一个热门词。因此,deminy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这个栏目起了一个很传统的名字:“我的感想”。

2004年和2005年,Blog开始逐渐成为网上极其热门的一个话题。在这期间,Deminy经常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我是否应该随着网络社会的主流,把“我的感想”更名为“我的Blog”?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1. Deminy不喜欢Blog这个单词,不好翻译。

2. Deminy觉得“我的感想”这个名字非常贴切。

但是,到了2005年末,Blog已经成为网上的一种强势,公众对于Blog的认可程度,超过了对“我的感想”这样的名字的认可程度。如果不改名的话,倒是有点显得deminy落伍了。但是,考虑再三后,deminy决定还是不改名,原因如下:

1. 曾经有些很火爆的名字,例如红卫兵,例如上山下乡,都成了历史。“Blog”这个名词也将成为历史。柳传志曾经说过,“联想要做百年老字号”;我也要说,deminy.net要做老字号,给我的儿孙们以后看。“我的感想”不会比blog这个名字更不容易懂,不会比blog这个名字存活得短。所以,用“我的感想”比用“我的blog”要好。

2. 我个人觉得,blog的中文翻译“博客”不是一个好名字3。给“我的感想”挂上“我的Blog”这样的名字,就好像对着别人当街高喊“我是处女”一样。文字应该是实打实的写出来的,而不是空喊出来的。

3. 不想变动了。

4. 本站的关注度低。真正关注本站的,不会在意于这个栏目到底是叫“我的感想”还是叫“我的Blog”,就像大家不会因为我改名叫“刘德华”或者“陈至美4”而增加对我的好感一样。

基于此点考虑,本站现在不会考虑把“我的感想”更名为“我的blog”;不仅如此,在未来的deminy.net 2.0,也不会改名。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感想”就是本站的“我的blog”。

[注1] 关于对Blog一词的介绍,请参考文章“关于Blog (网志或博客)”。

[注2] 之所以说“‘我的感想’极其类似blog”而没有说“‘我的感想’就是blog”是因为“我的感想”没有blog的相关典型特征:没有评论功能、没有trackback功能等。

[注3] 参见“‘我不是博客’的运动”(一项反对把Blog音译成“博客”的行动)。

[注4] 陈至美,香港电视连续剧《妙手仁心》男主角,脑外科医生。

[注5] 本文原作于2005-10-11。

标签:

类别:

在RSS阅读器中收藏Keso的blog

此前我的RSS阅读器只收藏朋友的blog,其它的新闻类、技术类、陌生人类的都不收藏。

新闻类的,乱七八糟的、无关的新闻太多了;技术类的,也是乱糟糟的;陌生人的blog,要么更新慢,要么就是文字的可读性差。

不过近两个月也经常去访问Keso的Blog。我觉得在IT业和互联网业,他的Blog肯定是个人Blog中可读性最高的。

Keso和以前《互联网周刊》的头头姜奇平不同。以前(98年/99年左右)看姜奇平的文章,感觉上就是他站在一个高高的理论位置上向大众普及、宣传一些理念(那时候咱觉悟低),理论性很强,技术性不多。不过现在姜奇平的号召力、影响力好像远不如昔了。Keso所谈的东西,也是面向现在、面向未来的;涉及技术,但不深入到技术内部;他的文字重在思考,也许思考的角度没有姜奇平那么高,但他的思考却是(IT)大众大都能理解和感受得到的,能够引起共鸣的。

但作为读者而言,对于Keso谈的内容、范围还是要客观点来看待的,而不要人云亦云,把他的言论当成金科玉律。(不过我觉得他的好些方面谈得都很不错)

我觉得有网站把Keso称为"the #1 IT blogger in China" (中国IT网志作者第一人)是不为过的。从Keso所发表的blog的数量和质量上而言,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IT网志作者第一人。

总之,今天在我的RSS阅读器中订阅他的Blog。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我收藏的和我无关的个人Blog。

[补充说明1] Deminy欣赏Keso的Blog,但暂不赞赏试图成为职业blogger(网志作者)的行为。Deminy认为职业blogger能够写出吸引眼球的文章,但不能写出最好的、最有价值的文章。最好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大多出自业余网志作者的手里。2005-11-29 18:06:11

类别: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