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生活

在加拿大过春节

春节在加拿大不属于法定假日,所以在春节的时候,大家还是要照常上班、上课。不过,情系中国的华人们还是会在春节的时候自发地组织一些聚会或活动的。

一般来讲,这里华人过春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除夕的时候和一些朋友在某个朋友家里举行小型的聚会,因为身在北美的华人,家庭人员都比较少,很多都是两人或者单身一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一个人或者小家庭的方式过春节,过年的气氛和心情都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和一些熟识的朋友聚在一起度过除夕之夜。

传统的过年习俗之一是包饺子,这也是海外过年时普遍采用的聚会活动之一。主人提供材料和场地,客人们则一起动手包饺子。我2004年第一次在北美过春节的时候,前房东邀请所有的房客(都是华人)聚在一起包饺子、看录制好的春节晚会录像(由于这里冬天的时间比国内晚13个小时,因此国内的央视春节晚会结束的时候,这里还只是当地除夕那天的中午时分,因此往往是在白天上班、上课的时候预先把央视春节晚会录好,然后晚上的时候再看)。当时我刚从国内过来不久,做菜的水平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包饺子,在国内就很少包过,所以刚开始包的时候我都是先看了看别人怎么包,然后才动手自己开始包。后来包到一半的时候,在加拿大已生活数年的房东抬头看了看我,忽然大笑起来:原来我包的饺子都是趴着的,立不起来,而她包的饺子都能站着。这件事后来有时候大家还用来说说笑笑,说我包的饺子都是趴着的。不过后来我有时也会发现,别的一些华人朋友包饺子的水平也不怎么样,也是趴着的。

在国内,20多岁的年轻人不会做饭、不会包饺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海外,就不可能像国内那样悠闲自在、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如果不学会自己做饭菜的话,是别指望能经常吃上符合自己饮食习惯的中国饭菜的。在海外,其实很多中国人都不习惯老外的饮食(例如西餐、汉堡等),而这边的华人饭馆绝又大多数是由早期移民过来的香港人开的,饭馆要兼容老外的饮食习惯,因而所作出来的中国菜也往往不符合大陆华人的习惯。比方说, “回锅肉”本来是川菜中很典型的一道菜,但这里的华人饭馆却能把它做得像苏菜一样:有点发甜,让喜欢川菜的人吃的时候感觉索然无味。总之,生活环境迫使习惯中国饮食方式的华人们多多少少都能够自己动手做饭菜了,并把这些以前在国内往往很少下厨房的海外华人们逐渐锻炼成训练有素的做饭做菜能手。有时候,一些过来了好几年的华人朋友会略带自豪地对我说,他一个人能够整一桌菜出来招待客人,可惜我到现在都还只能整几个家常菜招待招待我自己,远还没有到能够招待朋友的水平。

吃过饺子之后,大家一般就是聚在一起看看电视录像、打打扑克或者聊天等等。这种家庭聚会是很好的一种增进朋友间友谊的方式。在海外,华人要想在西方社会中生存和立足,身边总需要有几个朋友,因为生活中总会碰到很多难事的。这时候,国内的父母、亲友们都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身边的朋友才可能帮上忙,因此友情在这里也显得很重要。虽然在国内很多人眼里,国外的生活讲究金钱至上,人际关系有些冷漠,但每个在海外的华人都需要几个能谈得来、能互相信任的朋友,缺乏朋友的生活是很难想象的。

第二种在海外过春节的方式是参加华人社团组织的春节聚会,这种大型聚会往往是以联欢晚会的形式进行的。加拿大人口很少,只有3000万左右,我所在的温莎市也很小,大概有30万人口左右(但在加拿大,这个城市按城市的人口数量来算却也能排到第11位)。这个城市的华人总数据说有1万左右,并有好几种华人社团组织,例如以华人留学生为主的温莎大学中国学生会、以内地移民为主的大温莎华人协会、以早期香港移民为主的华人协会、还有各教堂的华人教徒组织等。每到中国传统春节到来的时候,这些社团也都会纷纷组织一些聚会、联欢活动,其中尤以前两个华人社团组织的活动受到大陆过来的华人的青睐。

大学里的中国学生会的活动资金主要靠中国大使馆的资助,也会有一些少量的企业、团体资助。活动资金是有限的,因此每年主要也就是组织两次晚会以慰籍华人留学生们的思乡之情,一次是中秋晚会,一次是春节晚会。晚会一般会提供饮料、水果、零食等,但不提供晚餐,门票价格也比较低。晚会中表演的节目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学生们策划、表演的,但限于资金、场地、人手等的限制,晚会的组织水平、演出水平和国内同等级的晚会是不能比的。不过大家参加这样的聚会主要目的也就是借晚会的机会聚一聚、热闹一下而已,对于节目组织、节目质量倒并不会很挑剔。因此每次聚会的时候,都会有好些华人留学生和移民朋友们参加,当然,也会经常有一些外国朋友参加。

以内地移民为主的大温莎华人协会主要是由一些已在本地生活多年并已成家立业的华人移民们牵头组织的,属于公益性、义务性的组织。早些时候由于华人数量有限、社团资金有限,因此活动的规模也比较有限,影响力其实并不太大。最近两年,随着大陆移民的逐渐增加和参与华人人社团活动人数的增加,尤其是一些具有专长的华人的加入,使得华人社团的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华人社团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05年春节的时候,大温莎华人协会第一次组织了大规模的新年晚会,有数百位华人同胞和部分外国人士参加了此次新年晚会,并邀请到了驻多伦多中国领事馆官员和温莎地区的国会议员等参加。晚会中温莎地区众多的华人文艺爱好者们表演了各种各样的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节目,并穿插有各企业和华人公司赞助的抽奖活动等。此次晚会过后不久,大温莎华人协会就成立了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机构——中国艺术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帮助华人子女认同中华文化为目的,开设了各种艺术班,例如歌舞班、声乐班、合唱团、太极班等。这些使得温莎华人社团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目前,该协会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都已确定,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并且对今年上半年社团艺术表演活动也已都做了相应的策划和准备。相信随着本地华人的不断增多、华人机构和企业的不断成长,华人社团的组织和活动也会越来越出色。

海外华人过春节的方式远比国内的来得单调,没有烟花爆竹、不需要走亲访友、也没有热闹的灯展冰展等,但不管这里过春节的形式如何简单,都表达了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补充说明1] 该文写于2006年1月19日左右,应大学室友之邀为其报社撰一新年稿件。记忆中,这应该是deminy首次在(商业)报纸上发表作品。正式发表的文字已经过大学室友的润色,此处为原始稿。

[补充说明2] 参见《都市文化报》网站相关文章:在加拿大过春节。2006-03-23 01:33:05

类别:

2006北美车展侧记之一——吉利要进军北美?

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城,美国的三大汽车厂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的总部都在底特律。设在底特律的北美汽车展是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车展。今年的车展将历时15天,地点在Cobo会展中心。由于毕业后可能能离开温莎/底特律地区,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参观车展的机会,因此今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对岸看了车展。

去看车展之前就已经从网上新闻得知中国的吉利汽车也参加了此次车展,因此饶有兴趣地在参观的时候寻觅一下中国车,但是几位朋友和我都没有发现中国车的踪迹。实际上,在展会上没有看到中国车倒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和展会里面别的国家、别的公司的车比起来,我觉得中国国产车确实挺丢人的,参加这样的展会的确有些丢人现眼。

但不管怎样,新浪汽车等毕竟在网站上为吉利参展好好的宣传了一番,但为什么在车展里面我就没看到吉利车呢?于是回家后我上车展的官方网站查了查,发现了以下几点:

1. 从车展官方网站搜索有关吉利公司的信息,可以发现吉利公司只参加了该次展会的其中一项活动而已:面向新闻媒体的公司新闻发布会。车展总计15天,按时间顺序分4种开放日:新闻媒体开放日(3天)、汽车业界开放日(2天)、慈善募捐开放日(1天)、公众开放日(9天),一般公众也只会在公众开放日参观。而吉利所进行的新闻发布会是每个公司在新闻媒体开放日期间进行的,一些并不参展的公司或团体都可以进行新闻发布会。因此,吉利公司在网上吹嘘说自己参加了世界最大的北美车展,实际上它只是借车展的东风开了个新闻发布会;吉利公司在网上所有关于这次车展的公司宣传图片都是取自那次持续了2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中的,仅此而已。

2. 吉利公司还吹嘘说“吉利‘自由舰’不但成为该展会98年历史上的首位中国‘客人’,而且还不可思议地吃上了‘免费的午餐’,居然不用掏昂贵的场地费用1,那是因为吉利只是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而已;在公众开放日等期间,展厅里面根本就没有给吉利公司提供展位,自然不用掏“昂贵的场地费用”。

3. 吉利公司借用北美车展这个机会,大打爱国牌,说什么“我们不能让中国成为外国汽车的停车场!中国汽车工业不能没有自己的品牌!”,说什么“自由舰体现了吉利目前几乎所有的科技研发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自主研发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以及耗时三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车型”,说什么“公允地说,吉利参展世界顶级车展,自然脱不开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如果认为吉利到国外转一圈只是为了镀镀‘金’,套一句俗话:那真是太小看吉利了!2。但在这些夸夸其谈的言辞后面,却有一点让我并不觉得可靠。根据网上新闻,吉利集团2005年(之后)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辆”,“截至2004年年底吉利轿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70000辆,并以每月10000辆的速度递增3。但吉利的美国经理却说“我们正式进入美国之后很快达到年销售量10万台4。吉利在新闻发布会展示的那辆车是以什么身份参展的?是北美生产型。但吉利在北美没有厂,它怎么生产符合北美要求的车?又怎么在现有的国产车生产线上进行转产并达到年生产10万辆北美生产型车的水平?吉利在放卫星吗?

当然,在新闻发布会上,吉利宣称的是到2008年才“进入美国市场”,但是,2年多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定??

4. 吉利在车展前期中获的什么奖?是一个特别奖。这种奖的含义是什么、价值有多大,我觉得无需多说,鼓励奖大家好些人都拿过的。

反正,我现在对吉利从以前的“不了解、观望”的态度转变为“不屑”的态度了。

[注1] 参考2006年01月13日源自《南方日报》的新闻“数十款全球最新车型竞秀北美车展”。

[注2] 参考2006年01月09日源自“新浪汽车”的文章“吉利汽车出征北美车展饮马密西西比”。

[注3] 参考2005年07月22日源自“新浪汽车”的文章“吉利控股集团简介”。

[注4] 参考2006年01月09日源自“新浪汽车”的文章“吉利美国公司老总:计划08年秋天进入美国”。

标签:

类别:

加拿大入籍考试准备

这几天收集了一些加拿大入籍考试需要准备的资料,整理成本文。文中内容主要根据网上名为"应付入籍考试网上先做模拟"的一篇帖子并参考移民局官方网站后收集整理而成。所有资料均为英文,其中部分资料亦可下载到中文版本,但对于入籍考试来讲,则必须用英文或法文。有关资料可从此网址打包下载1

1. 《A Look at Canada》2005年4月PDF版,从移民局官方网站下载,附参考试题,无答案。这本书在你递交了入籍申请后移民局会寄送一份给你的。

2. 《A Look at Canada》参考答案2003年1月PDF版,从Burnaby公立图书馆下载。本书中题目所用的数字序列和《A Look at Canada》一书中题目所用的数字序列可能会略有差异。

3. Surrey公立图书馆整理的《Citizenship Guide》2005年9月PDF版,含入籍考试问题和答案(有中文版可供下载),并有其它相关内容。

4. 温哥华公立图书馆整理的《Preparing for the Citizenship Test》和《Political Representatives, Parties and Leaders》,均为PDF版。个人觉得价值不太大。

5. Richmond公立图书馆的在线入籍考试模拟测试。这个网站非常好,它会随机抽出一些题目供你作答,等你回答完毕后,网站会将答错的题目和正确答案一并列出。

6.. 另有一本叫做《Becoming a Citizen》的书,2004年第7版,据说是中英文双语的,但不知何处有卖。个人觉得没必要买这本书。

[注1] 此网址未来可能失效,但你可以根据此文中的链接找到所有上述资料。

[注2] 谢绝来信来电讨论关于入籍考试准备事宜。

[注3] 本文不定期更新中。

类别:

信用卡额度不够怎么办?

初到北美的,申请到的信用卡额度基本上都比较低。而许多时候用信用卡付费特别方便,甚至只能用信用卡付费,这时候如果碰到信用卡额度不够的情况,怎么办呢?

假设你的信用卡最高限额为1200元,当前可用额度为800元(也就是说你已经从信用卡里面花了400元出去)。你现在要购买的物品价值1500元,并且只能用信用卡(远程)支付。这时候,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就解决这个难题,那么……

1. 首先,信用卡有2个额度:最高限额和当前可用额度。最高限额表示从信用卡里面你最多可以花的钱;当前可用额度现在你信用卡还剩余的额度,你还可以从信用卡里面花多少钱出去。你能通过信用卡支付的费用取决于你的最高限额,更取决于你的当前可用额度。

2. 为了通过信用卡付超出最高限额的款项,你所要做的就是先往信用卡里面存足够的钱,然后让信用卡公司“临时”提高你的最高限额,最后用信用卡付费。

3. 因此,你要计算清楚,在上面这个例子里,只有在你信用卡最高限额达到1500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用信用卡付费;不仅如此,你还要先把你从信用卡里面花掉的钱补足,这样你的当前可用额度也才能达到1500元。这样,你首先补足你花的400元,还要额外补足你所需的最高额度和当前最高限额之间的差额300元(1500-1200)。总计,你需要先往信用卡里面存700元(400+300)进去。

4. 按刚才计算的结果,从你的银行账户里面转足够的钱(本例中为700元)到你的信用卡里。注意,为了以防万一,千万不能通过网上银行转账,而应该通过电话银行或者去银行柜台的方式转账,也就是要通过和人打交道的方式转账。因为其它任何一种不和人接触的转账方式都要滞后大约2到3天才能入账,也就是说,你所转的账大约2到3个天后才生效。这里Deminy推荐的是电话转账,因为可以足不出户啊。这时候,你可能需要索取转账时候的索引号 (reference number),以备万一。

5. 打电话给信用卡公司,要求他们根据你当前信用卡的收支情况“临时”提高你的信用额度到1500。因为你已经往信用卡里面存了足够的钱,因此信用卡公司没理由拒绝你的。不过这个临时信用额度大概也就2天内有效。

6. 在临时信用额度有效期内用信用卡付掉你所要付的付费(1500元)。

标签:

类别:

温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申请导师选择问题

Dr. Aggarwal, A.K.
此君印巴人,现在是系里专门管研究生的。学术上目前无能,无法帮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因此只能让学生自力更生。但却又死拉住学生不放,非要拖着学生搞出成果才放人。因此他的学生毕业时间拖的时间相对较长。个人建议千万不要选他。
Dr. Bandyopadhyay, Subir
此君印巴人,系里专门管本科生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正教授之一。上过他的212,但不是很熟悉。觉得他老了,在学术上没什么想法,个人建议不要选他。
Dr. Jaekel, Arunita
此为印巴女人,系里的本科生顾问之一。为前面Dr. Subir的得意门生,还比较年轻(但不意味着漂亮),资历还有待补充,因此比较努力,有课题,愿意招纳研究生。方向为无线网络。对她有接触,但不很熟。也许可以考虑。
Dr. Goodwin, Scott
此君为U of Waterloo出来的白人。跟他无接触。据说算我们系里还比较有前途的,可以考虑。
Dr. Kent, Robert
此君为本系最牛的,白人大胡子,但比较狂。想让他接收你的话,你需要有一定的水平。他的社交能力和对课程的理解能力一流,但是感觉在学术上还不够踏实(社会活动比较多吧)。
Dr. Lu, Jianguo
中国人,好像是常州中学出来的。据说现在在本系属于在科研上比较有项目和有钱的。正在跟他上一门有关网络的课,感觉他人不错,书生气重。推荐。
Dr. Mukopadhyay, Asish
此君印巴人,我老板。本系屈指可数的几个正教授之一,属于在本系中少数的有真才实学的人。只是他的研究方向比较枯燥,重点在于几何优化和几何压缩,偏向数学。而且,此君对学生比较小气(不过好像其他教授基本上也都是这样)。跟他的一个好处是:他对本学科有相当的了解,有很多可供参考的建议,因此如果你想写论文的话,他会给好些有效的建议,比较省心。敢跟他的人不多,因为研究的东西比较复杂和枯燥,而且不热门。
Dr. Ngom, Alioune
此君黑人,法语出身,英语一般。此君在本系属于少壮派,但是感觉科研水平平平,而且不好沟通(当然,哪个教授都是惹不起的)。
Dr. Rueda, Luis
此君阿根廷人,英语说的相对比Dr. Ngom要好些。此君酷爱足球(不过从外表一点都看不出来),有具体的研究方向。具体不大了解。可以考虑。
Dr. Yuan, Xiaobu
中国人,感觉挺和气。接触不多,可以考虑。

下面的都几乎没什么接触,或者不太了解。部分意见仅供参考:
Dr. Ahmad, Imran
Dr. Boufama, Boubakeur (Director)
Dr. Chen, Jessica
中国人,北京牛校来的。曾经听说她号称非清华北大的学生不要,但没跟她接触过,不了解。
Dr. El-Marakby, Randa
埃及女人。上过她的367,对学生很客气,但是不知道具体水平如何。
Dr. Ezeife, Christie
黑妹。在上她的520,感觉她没什么水平。
Dr. Frost, Richard
Dr. Kobti, Ziad
Dr. Morrissey, Joan
Dr. Sodan, Angela C.
德国女人。跟她有点过节,就不评价她了。
Dr. Tawfik, Ahmed
埃及女人的男人(简称埃及男人)。上过他的330,没特别的感觉。
Dr. Tjandra, Indra
此君是南亚人。上过他的520,觉得他上课颇不负责任。
Dr. Tsin, Peter
此君新加坡人。上课非常认真,但是上课特别严。学术上不了解。
Dr. Wu, Dan
中国人,新来的。

[注] 本文可能会进一步补充。

类别:

第一次独舞

此次温莎市中国艺术学院组织的中秋晚会,Deminy参与表演小品节目《舞王》,将要跳一段独舞《四个小天鹅》。从造型上来讲,就是跳的时候要:头戴蝴蝶结,胸套B罩杯,腰盘超短裙,脚蹬小白袜。后背没办法,肯定是露的,不过重要的是三点都安全。

别的都还好说,这个胸罩可难为我了。本来是要跟对门的小MM借的,可后来考虑考虑,还是很不适合,于是昨天只好拼上老脸,拉上朋友夫妇陪我去买。

来到Super Store的胸罩部,朋友老婆帮忙挑了一个36B的硬罩。Deminy戴上去一比划,还比较合适。然后又买了个女性白内裤(没办法,要配白色的超短裙嘛)。买完回到家里,偷偷在房间里自己穿上比划,对着镜子看看,嗯~~~~身材不错 :D

昨天晚上6:00多去了晚会现场。到后台戴上胸罩,穿上裙子,外面再套个风衣(以免跳舞之前别人看出来,就没有包袱可言了),对着镜子挺挺胸:哈哈,比较挺。打扮好了回到自己在观众席的位子上。很快,一个本来隔我2个座位的男老外冲我笑笑,移到了靠近我的那个座位。我心想,晕死,这帮gay(同性恋)怎么一看就看出来我里面穿的是什么。

在观众席呆了会,觉得热了,尤其是胸罩那块,于是跑到后台卸下来,打算等表演前的2个节目的时候再穿。由此开始比较同情诸位女士:天热还得穿着胸罩,是累。

我们大概是第7个表演。终于轮到我们了,可惜话筒这时候出问题了,不过无所谓啦。轮到我出场跳《四个小天鹅》了,到后台一脱风衣一上场,众人大笑:一个男天鹅上场了!

我就在上面装模作样的瞎跳了一段(因为我不会跳),效果应该还挺好。跳完的时候,导演上来,装模作样要解我的超短裙,我大惊:这可是事先没有排练的!赶忙捂着裙子跑进后台。台下又是一片哄笑。

这是Deminy第一次独舞。

[特别声明] 以后大家若在Deminy的房间里发现女性用品(例如胸罩、内裤等),可千万别胡思乱想啊。

[补注] 昨天下午在朋友家称的,自己体重63.5kg(约140磅)。

类别:

渥太华之行(四)

这还是一个板凳。

类别:

渥太华之行(三)

这又是一个板凳。

类别:

渥太华之行(二)

这是一个板凳。

类别:

渥太华之行(一)

高中一师弟在渥太华读书,早有打算要去看看他,一直未能如愿。碰巧他老婆(此处称为弟妹)探亲于上周五从国内过来,那时我也正好考完试了,于是就决定去渥太华看望他们,顺便接机。

从温莎到渥太华,约808公里,开车沿401、416、417等高速公路向东北方向行驶,顺利的话大约需要8个小时左右。

第一日(8/19,周五):

弟妹坐加航AC138从温哥华飞过来,正点到达渥太华国际机场的时间是晚上10:30。我的原计划下午1:30左右从温莎出发,晚上9:30左右到达渥太华,10:30前到达机场接机。

早上并没有足够的睡眠。夜里近2点才上床,结果早上7:00左右就醒了。收拾收拾东西,查查地图等信息,再看看超级女声的直播,很快时间就到了午时。

打电话到租车公司预约取车,结果租车公司很晚才派人来接。由于取车晚了,因此出发的时间也晚了,下午2:10分才从温莎出发。随行搭了一个洋MM一起上路。

由于要跑长途,因此租了一辆比较好的车,这样在高速上开起来稳点,舒服点,不容易累。租的是Chevy的Cobalt 2005新款车。不过这辆车没有空调,而且好些操作都是手动的,无奈我已经没有时间去更换别的车了,只好将就用了。

车拿到手的时候原来有半箱油,跑了三百公里后快到多伦多的时候,去service center加了次油。谁知从service center刚一出来就碰到暴雨袭击,视野极差。过了暴雨带后进入多伦多市区,又遭遇严重的堵车,高速上排满了车。据电台说,多伦多刚遭遇龙卷风和暴雨的袭击,并因此造成高速的严重堵塞。

在高速上堵车慢行的时候,时间长了,容易分神,尤其是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例如看地图、研究车子操作等)。有一次,因为同时在做别的事情,没有及时注意到前面的车减速了,以至于不得不急刹车。刹车时发出了巨大的刹车声,把洋MM吓了一跳。我很抱歉地对洋MM说我保证不会再吓着你了。谁知没过多久,我又踩了两次急刹车,包括最后一次在看地图的时候。事不过三,我下定决定专心开车,再也不干任何别的事情了,毕竟安全第一。

这次堵车一下子就把我们在多伦多市区堵了2个小时。天开始变黑的时候,我们才摆脱堵车的困境,继续沿401高速公路向东开去。

因为出发的时候走得急,我还没有熟悉那辆车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就上路了,也没有调整两个观后镜的角度,这对我接下来200公里的路程造成了不少麻烦。首先是变线的时候两个观后镜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加上天黑和下雨,这样我往往不得不再三检查盲点后才能变线,这样颇不安全;晚上仪表盘指示灯不亮,而我却始终找不到打开仪表盘指示灯的开关;再有就是座位高度和方向盘高度也没有调整好,方向盘正好挡住了观察仪表盘的视线,导致每次观察仪表盘都要俯身观察,这也是一潜在的安全隐患;最麻烦的是,汽车内外温差,车窗玻璃内侧起雾导致车玻璃模糊,但因为天黑且仪表灯又不亮,而在高速上我一时又不能分心,无法找到热风挡开关,因此有一阵只能在较差的视野下开车。最后,天变黑了,而且又不断的下雨,加上我连续开了近7个小时的车,人也很疲惫了。总之,各种情况都对驾驶很不利。

因此,在又开了200公里后遇到了一个service center,我马上就下了高速进service center去了。先给车加满了油,然后给师弟打个电话告诉他我无法按时到达了,再活动活动筋骨,研究一下汽车的几个按钮的使用,就又上路了。

再次上路后,马上又遭遇了一阵暴雨,然后是间间断断的细雨狂风。这个时候,晚上在高速上开车是挺累的。我的座位是比较靠前的,这样子对于油门和刹车的感觉要更灵敏一点。我也特地把椅背往前靠,让自己整个人处于一个很不容易犯困的姿势开车。就这样,我集中全部的精力,又开了3个小时,终于在午夜时分抵达渥太华,全程一个人整整开了10个小时,创下了自己最远连续独自驾车距离的纪录。师弟把我安排在他的一个好友杉菜家里,因为他们家正好有一个空房间。杉菜的老婆人称阿妹,我到杉菜家后,阿妹拿出了刚做的三样菜,以素为主,大家都夸阿妹做菜速度快。我虽然念佛,但一看居然上来的是3盘素菜,心里就不以为然地想,做得快不一定做得好啊。虽然一天下来我只吃了顿早饭,在路上也就啃了两口subs,但我只吃了一碗饭就没多吃了,因为久饿不宜暴食。

未完待续

类别: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