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个人琐闻

1.

上周日,一友人带了一袋南洋产的榴莲糖过来,一时间满屋子的臭味。一开始我硬着头皮吃了几个,但很不习惯这口味。不过继续吃了2天后,开始习惯这味道了,觉得还真是挺好吃的。

一开始吃榴莲糖的感觉就跟小时候第一次喝啤酒的感觉一样。大概是某年过年的时候,嗜酒的爸爸各倒了一杯啤酒给我和姐姐,结果我们两个小孩大概都只喝了一口就没怎么再喝了(因为太难喝了),此后多年我都不再尝啤酒,直到后来进了大学后,才在大学氛围的慢慢熏陶下,喜欢上啤酒。

2.

今天周六。早晨11:00多的时候正躺在床上看在线影视节目,结果一朋友冒冒失失地进门,要找我出去吃饭。原来是他在美国找到了份工作,下周二左右就要走了,所以找几个朋友临时来吃散伙饭。这是一份政府机关的合同制工作,薪水还不低

一起去欣欣吃了顿午餐。饭后几位朋友在那里讨论基督教的问题,把我给腻味的……但我又不想说什么异见,因为毕竟有一对好友夫妇是虔诚的基督徒。

列席名单:Yan, Hailun夫妇;Zhou, Chang夫妇;Lin, Tianbing;我。

3.

对于大部分陌生访客而言,我在本站发表的文字的可读性就跟本站在Google的Page Rank一样:很低。

4.

最近在keso等著名/知名网志作者的文字后面发表了点异见,好像也给自己吸引了点眼球,进而不由得感到了一点压力,感觉到自己有些在意别人的反应和看法。

我吸引点眼球都已经感到压力了,何况名人呢。由此感觉到名人其实也真不容易。

提醒自己:即使万一站在了舞台上,也要做本色的自己,做真的自己,做自然的自己。

不会做的话,学。

标签:

类别:

在海外读电子书籍

在北美的华人,由于各种原因,融入北美的生活氛围、生活习惯、生活圈子还是有些不容易的。这时候,多学习学习外国的相关文化等资料是有好处的。读书,就是一种学习的手段。

北美的图书资料异常丰富,往往你所想知道的信息都在某本书里。但是,如何找到这些书呢?

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以前很多遥不可及的书籍唾手可得。这里我介绍的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读书方式。

很多人已经知道如何用BitTorrent(BT,变态)、Emule(电驴)等p2p(点对点)的软件工具去下载电影、音乐,但是,其实它们也是可以用来下载书籍的。没事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它们的搜索功能(或其他搜索方式)去搜索相关的书籍

mininova是我很欣赏的一个BitTorrent资源网站,提供了电影、书籍、软件等BT种子。这里我主要谈该站提供的书籍方面的种子。

相关书籍大体上来讲分为2种,电子书(eBook,主要以PDF格式为主)和音频书籍(Audio Book,主要以MP3格式为主)。

音频书籍其实是很好的一种资源。有很多人不喜欢看书,那么就听书吧。举个例子,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除了写书,其实他还创作了好些音频书籍,来具体地介绍如何理财,如果有机会多听听的话一方面可以提高英语听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相关知识水平。此外,还有好些音频书籍,例如介绍如何理解人的身体语言、如何调解心理情绪等等。我记得我甚至曾经发现过希拉里、比尔盖茨写的热门书籍的音频版,不过我对那些没兴趣。

音频书籍虽然用起来更省心,但是毕竟需要占用大量的硬盘空间,电子书籍则往往只需要很小的空间。而且,电子书籍是纸质书籍的电子版,因此更普及,涵盖的面更广。在网上,你能发现很多有趣、甚至稀奇古怪的电子书籍。

这里介绍一下3月19日左右我在mininova网站发现的几本电子书籍,如果你在amazon.com等网站阅读了这些书籍的具体介绍,你就会发现这些书是多么的有趣:

1. 《How to Hide Anything》(如何藏任何东西)。这本书告诉你如何在家里藏东西,配有大量插图说明。你会发现事情是多么的神奇:你家里的椅子、插座、抽屉、音箱、冰箱等到处都可以用来藏东西。我觉得这本书对结了婚的男性特别有指导意义:告诉你如何最安全地在家里私设小金库。

2. 《Modern High-Security Locks - How to Open Them》(如何打开现代的高安全锁)。嘿嘿,没别的意思,我对这本书只是很好奇。

3. 《Google Hacking for Penetration Testers》(深入Google)。介绍了Google很多高级用法,当然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关于Google的技术。这本书很新,2005年的。

4. 《How To Draw - Drawing Tutorials》(如何画画——画画教程)。主要介绍如何画电动漫画,适合用来普及我这种美术白痴。

5. 《101 Romantic Ideas》(101个浪漫的点子)。这本书应该很棒。这本书是免费的,我只瞅了一眼,看到了其中所说的一个例子(例子9):开车到农村去,找一个有草坪的小山坡,和情侣躺下来,看天上的流云,玩玩小孩们的游戏:看云彩、说形状。怎么样,浪漫吧?我真的觉得这个挺浪漫的。

6. 《How to be Invisible》(如何隐藏自己)。这本书介绍如何保护你的个人隐私,例如如何避免骚扰电话等。

7. 《Illustrated Windows XP 101 Hot Tips》(Windows XP的101个热点技巧)。这是一本面向普通用户全面介绍Windows XP各种用法的书籍,配有大量的步骤详细的图例,非常适合电脑门外汉。当然,这种书虽然非常有帮助,但是在国内应该是非常少的,因为大量的彩图会让书本的价格变得很贵。

怎么样?这些书(有的)还不错吧。

多读点书总有好处的。

[特别说明1] 本文所谈的所有书籍主要是针对英文书籍,并没有讨论中文书籍的相关事宜。同时,在使用相关软件下载电子书籍时,一定要注意尊重相关版权。本站旨在介绍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资源,但并无意鼓励任何侵犯版权的行为,也不鼓励任何妄用网络资源的行为。

[特别说明2] 本文拒绝任何转载行为。

类别:

今日球讯

昨天飘了点小雪,不过今天都化了,但时不时空中还稍带点细雨。气温还行。场地比上个星期好些,虽然偶尔有点细雨。

因为下雨,加上有些缺乏等人耐性的球员(例如陈亮)提前走了,因此最后踢球的人不多,总共9个人,而且老杨因为有事还提前走了。不过还是踢得很尽兴的。

这次分队的规则有点特别。因为先到的6个人中恰好有3个戴帽子的,因此就按照戴不戴帽子的原则来分队。我属于没戴帽子的一队。

由于人少,加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年轻、体力好的学生球员,因此大家的逼抢并不是非常激烈,这也给钻档过人提供了良机。实际上,整场比赛出现的钻档频率远远高于以往。

我进了好几个球。其中有2个可圈可点,可以拿来说说。

先说第一个进球。一次,我过了中线拿球后,宋时涛一对一来防守我。这时候我看到球、他的档、球门在同一线上,而他的档有足够的空隙能让球通过,于是我来了一个中远距离的低射,把球从他档下打过去。这球球速不是非常快,但是因为出其不意,对方无法防守,于是球贴着地面就进门了。1

下面来说说我进的第二个可圈可点的球。这第二个进球可比第一个进球精彩得多了,也许是我在小场进过的所有球中最精彩的之一。

当时我在前场左边拿球,对方在禁区位置密集防守(实际上也就是3个人在防守,其中黄炼把门)。我方有一个在右路底线,还有一个可能在弧顶外侧。这时候,我没有良好的射门、突破机会,传球给同伴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我侧身掩护球并开始往中路迂回,企图寻找机会传球或者突破。

迂回的时候,对方防守我的球员(还是宋时涛)脚步跟着移动,这时候他脚下就出现了空档,而这个空档就像准星一样处在球和球门的连接线上。黄炼虽然在守门,但是他并不能控制住门线的全部,因此我再次选择了钻档射门!这个球钻过了宋时涛的档,也钻过了黄炼的档,从右门柱内侧进了,而且进得毫无争议2。由于这个射门机会的选择比较突然,因此防守的二人都有些猝不及防,尤其是把门的黄炼。

这个进球非常精彩。除了两名防守队员,其他人都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很高兴。钻档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一下子钻两个人的档就更难了,而在一次钻两个档的基础上还把球给弄进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对这个球感到很满意。我以前虽然在小场进过很多钻档的球,但我想我肯定没有进过这样的钻档进球。

这两个进球都是钻的宋时涛的档。实际上后来我还有一次漂亮的小范围的钻档,也是钻宋时涛的档。但是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我老钻别人的档的话,别人也可能钻我的档。我不想像上个周六一样被人刻意钻了两个档,因此后来我防守的时候两条腿一般都夹得比较紧,防止别人钻我的档。这样的做法虽然使得我大体上避免了被他人成功刻意钻档的尴尬,但也使得我的防守质量下降了。后来我想想,其实我也没必要老是夹得那么紧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钻档的,何况并不是每个人踢球都像我那么损:喜欢钻档。

[注1] 实际上这种(中远距离)钻档球的进球几率、准确性都挺高的。理由如下:

1. 从准确性来讲,这种钻档射门就像打有准星的枪一样:球相当于子弹,对方的档相当于准星,球门相当于目标。既然有准星,自然射门的准确性高。而一般的中远距离射门,由于缺乏辅助用的准星,因而射门准确性相对较低。

2. 从防守的角度来讲,对方球员往往喜欢站在球和球门的连接线上,因此实际上,对方球员往往自动地往准星的位置去靠齐,并且其档所在的位置往往就是准星应该在的位置。这个时候,前锋需要的射门机会就是:对方把档留点射门所需要的空隙出来。

3. 这种钻档射门,相当于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创造机会。因此,从射门的突然性来讲,这种射门太具有突然性。一旦前锋有机会使用该射门手段的话,补防是比较困难的。


[注2] 根据最近一年我们踢小场(无门楣)的比赛规则,一般只有符合如下两个规则的球才能算进:不能打到柱子上(一般来讲,打在柱子内侧、擦一点柱子都不行);球要贴地进门(一般来讲,高过鞋面都不行)。这里充当球门柱子的一般是背包、水壶等随身装备。

标签:

类别:

获取gmail邀请一招

一、停止发送gmail邀请

近期我大约送出了60多个gmail的邀请。我已经决定停止继续提供gmail邀请。

不过,这里,我介绍一个早上想到的、未经实战考验的、简单的gmail申请方法。

二、gmail邀请申请步骤

1. 在“Google中国”搜索如下关键字:email "gmail.com" -邀请。你会得到几十万的网页搜索结果,不少是中文页面,而且含有各种gmail地址。

2. 从中随机1挑出几个gmail地址(个人觉得5个差不多就行了),发送gmail邀请权限请求。

3. 如果你收到了多个gmail邀请权限,请把多余的gmail邀请权限通过如下任何一种方法捐赠出去:

3.1. 在 该页 或者 该页 提交多余的gmail邀请的网址(URL);

3.2. 把相关的gmail邀请的信件转发给 Share.Invitation@gmail.com 或者 myvicp@yahoo.com

三、原理

现在拥有gmail账号的人非常多,而且多数人都拥有用不完的gmail邀请权限。因此可以尝试在网上随便找几个发送相关邀请。

之所以为什么要发送多个gmail请求的信件出去,理由就不解释了。

此方法只适用于那些寻找gmail账号暂时无门的网友。

此法可以称为“有病乱投医法”,deminy未具体测试此方法的有效性。

[注1] 之所以强调随机,是因为上述搜索方法每次产生的搜索结果基本一致。为了避免排在搜索结果前面的gmail用户收到过多的邀请请求,因此要随机选择相关gmail邮件地址。例如,用户可以点击搜索结果页面的第9页或者第19页后再从中选择gmail邮件地址,然后再发送邮件。

[补充说明2] 红色部分为此次根据相关访客评论而添加、修改后的文字。2006-03-25 01:27:29

类别:

昨日琐闻

1.

昨天(指3月23日,下同)早上,一MM(Wang, Sumeng)在MSN上对我说,“我觉得你的MSN交流手册有点太封闭自己了吧;)”,于是,我把那个“MSN交流手册 v0.5”从自己的MSN空间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本站三个RSS所包含的更新内容。

不过,这个“MSN交流手册 v0.5”还是有点作用的,至少平时在MSN上肯找我闲聊的人比一、两年前少了80%左右。

不过,我并不期望、也不想因为删除了这个帖子,而会多冒出80%的朋友陪我闲聊。

2.

去年在Simonkey的推荐下,我用的RSS阅读器是用Java编写的RSSOwl这款软件。我不喜欢基于Java的软件,因为有点浪费内存,而且还非要先装个Java运行环境(JRE)才行。但是我也非常懒得去测试RSS阅读器方面的软件,因为估计这些软件多是免费的,加上技术上实现的难度不大,因此可供选择的软件会很多,导致评测太浪费时间。更何况我估计没有哪一款是明显胜出的,这就可能进一步增加评测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

昨天从SayOnly的个人网志站点链接过去,阅读了一篇文字:《目前为止,我认为最好的国产RSS阅读器 - GreatNews》。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FeedDemon是他个人认为的最强大、最好的RSS阅读器,但是因为该软件收费,所以“放弃它”。

不好意思,对于个人使用的软件的选择,我向来的习惯是:尽量选择最好的,而不是选择一个可用的就行了。所以,现在我放弃RSSOwl,改用FeedDemon了。

3.

昨天在文学城看了一则新闻“上海师奶自称"沉香JJ" 挑战芙蓉JJ一夜成名神话(组图)”,一五十多岁的上海阿姨携其女儿参加“中国版野蛮女友”海选活动,还在镜头前摆出pose(姿态,见左图)。这照片看得我除了有点反胃外(非常抱歉,我不得不这样说),毫无美感可言。

女人最终靠什么取胜?我觉得是靠气质,而不是靠作媚,或者是光靠美丽的外形。美丽的外形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就算有美丽的外形,也是不能持久的。当美丽的容颜逝去的时候,能让一个女人依然对男人有吸引力的,就是她的气质了(当然,还有别的,例如亲情等)。

这里就拿张艾嘉和刘晓庆来做例子说事。张艾嘉明显容颜渐逝,但人家不掩饰这一点,并做出了出色的、让人称赞的一些成绩;再看看刘晓庆阿姨,哎,都tmd(非常抱歉,我实在忍不住要这样说)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当自己风靡万千、青春无敌,还要在镜头前装嫩。

岁数大了,就不要再拼命去做一个“漂亮”但让别人感到反胃的女人了,好好去做个有亲和力的女人吧。虽然年龄不同,但一样会有魅力、会让周围的人喜欢、欣赏的。

类别:

本站访客发表评论、留言时的注意事项 v0.1

1. 如果你把我当成一个IT资深人士,那你错了。我只是一个较有资历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人员,仅关注行业部分技术的动态、发展和应用。我不是IT现象评论家,也不是IT业务运作人员,但对于业界事务,我有自己的看法。

2. 本站所有议论性文章中,正常情况下可能有20%所表达的相关观点(在未来)有待改进、提高或优化。因此,请访客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有关文章。欢迎讨论。

3. 当你认为本站某些(最新)个人情绪类文字有伤怀情绪的时候,请勿试图慰问文字作者。因为作者写这些文字的本意往往只是想将一些感想作为个人历史而记录下来而已,并非借此寻求从他人那里获得慰籍。

[补充说明1] 本文不断更新中。

[补充说明2] 4. 本站谢绝愚人节恶搞话题,谢绝圣诞节方面的祝福(本人非基督徒)。 2006-03-30 22:57:46

标签:

类别:

互联网高潮时期的某些峰会

这里只说一些往事,不加(明显的)个人评论。

1.

香港83版《射雕英雄传》下部《华山论剑》中有这么一个片断:

大约1000年前,郭靖、黄药师等在“华山论剑”后下山途中,碰到一帮武功平平的武林中人也在“华山论剑”、来争夺“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

2.

大约10年前,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宋如华(原四川托普集团头头)凭借“攒”电脑起家,4、5年后更是通过相关运作把个托普电脑弄上市了,圈了不少钱。这时,随着第一次互联网高潮的到来,宋教授开始大规模、高姿态地利用圈到的钱进军互联网业。先是买了一个狂牛的域名“chinese.com”(中文可能叫“炎黄在线”),然后开始网罗天下大小网站,要做“炎黄百业”。大意就是把这些大小网站网罗到“chinese.com”名义下。这样,虽然“chinese.com”自己本身没什么相关资源,但通过给大小网站挂自己的招牌,于是形式上看起来“chinese.com”似乎一步登天,跻身于大中华区门户网站行列了。宋教授此举的如意算盘也许是为进一步圈钱做准备,或者在互联网高潮的时候乘机捞一把。

这里就不讨论宋教授和四川托普集团的最后结局了,主要想说的是2000年的时候“chinese.com”主办的一次国内网站站长群英聚会中的花絮。

在第一次互联网高潮的时候,在众网站争相追求实现盈利点的时候,在“chinese.com”开始网罗各大小网站的时候,“chinese.com”邀请了大大小小的一批网站站长们到成都开会,商谈合作、挂牌事宜。开会期间,各知名或不知名的网站站长汇聚一堂,一时大有煮酒论英雄的架势。中关村在线(2004年被CNET收购)某总监刘晓东作为当时(较)著名网站负责人应邀出席,回来的时候跟我们几位同事说了如下的花絮:

这些来开会的网站站长也不管自己网站有几个人,反正头衔多比较牛X,都是CEO什么的。某些站长一开口,就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网站——上个月——已经实现盈利啦~~~~”,实际上大概也就是卖了一个广告出去,估计所得收入还不够付服务器空间的钱。反正来开会的站长多争相说自己盈利了,然后接下来就是要求炎黄在线投资、给钱。记得刘晓东当时说了这么一句(比较损的)话来形容:“跟要饭的似的”。

3.

大约去年开始,互联网的第二春开始走来。于是,似乎,某些峰会又开始了。

4.

访客可以5年后、10年后再来看这篇文章。

类别:

今日琐闻和杂感——在网上看到我的处女作了

1.

上次在本站发了一篇文字“在加拿大过春节”,是应大学室友之邀为他们《都市文化报》所写的新年稿件。今天不经意发现该稿已经在该报网站上发布了,还是比较高兴的,毕竟是处女作啊

该文中有相当一段文字用来介绍温莎本地的华人群体/社团,相关描述对华人社团还是持相当的支持态度的。遗憾的是,该文发出去后不久温莎华人社团就出现了内讧公开化、进而走向分裂的事件。具体讲来,就是原先名义上隶属大温莎华人协会的中国艺术学院正式脱离和大温莎华人协会名义上的关系,彻底独立出来,更名为大温莎中国艺术学院了。其中原委众说纷纭,也许有多个版本。从deminy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大温莎华人协会的部分主要领导(们)权术玩过头了,理亏一些。

也许未来不久我也会离开温莎这个加拿大小城。不管怎样,我也在这个城市生活了3、4年,虽然这个城市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美好的、甜蜜的回忆,但以后我还是会偶尔记得这个小城的。

2.

最值得爱惜的,是自己和身边的;其他的,都不是自己能够控制得了的。对外物投入越多、爱之越深,则可能被伤得越痛。所以,对于(其它)世事人情,尽量以豁达、坦然、开朗甚至避让的态度对之。

因为最值得爱惜的,是自己和身边的,所以,最近,我的MSN标语之一是“让他人如沐春风”,就是要告诉自己:虽然自己内心是(更)善良、热情的,但表面上也要对自己身边的人更友好一点。

类别:

近日个人琐事

1.

周一晚上8:30到10:30和一些朋友去踢室内足球,第一次穿上从国内带过来的巴西国家队短袖球衣球裤(9号)。

当时室外气温在零下9度到零下10度左右(实际感觉零下11度到零下12度)。由于运动裤还没有洗,加上现在都春天了,因此我只在球衣外面加了个外套,下面只穿了个短球裤就出门了。坐朋友的车去活动中心,从家门口到车是20米开外的距离,从活动中心附近的停车位到活动中心门口是20多米开外的距离。结果,这短短的几十米的室外行走、狂奔把我冻得发狂,跑都来不及。

当时想到了2点。一是更佩服抗美援朝志愿军们冰天雪地里的战斗精神;二是对电影《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里面那种急剧降温的感觉有深切体会:真的是瞬间能把人冻得抓狂。

后来洗澡的时候,在喷头喷出的温水的滋润下,虽然皮肤是温暖的,但我依然能够感觉到体内那股久未散去的寒气。

2.

20日晚上(或者说21日凌晨),跟王阿姨打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电话。她告诉我,前几个星期她根据我以前给她的网址,访问过我的个人网站。当然她最近一、两年很少上网,因此网页有些地方还不大熟悉使用,但还是看了我的一些文章和照片。

王阿姨还死缠烂打,要问我和前女友分手的具体原因。我说,我偶尔也还在继续考虑这个问题,不过呢分手这件事情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已经没有必要再提起了,以免干扰各当事人自己现在的生活。

3.

从这个星期开始,对于垃圾、广告留言/评论,我将不再手下留情,见之铢之,并且很可能不会浪费我的口舌给出相关说明。

我虽然对本站出现的垃圾、广告留言/评论很痛恨,但也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反击、报复那些垃圾、广告留言/评论的散布者。

类别:

关于生日

[引言] 一篇旧作。

我有三个生日,两个阳历(公历)的,一个阴历(农历)的。之所以有两个阳历的,是因为小时候户籍登记的时候,户籍登记员给我瞎填了一个出生日期,而这个谬误的出生日期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所有的相关证件上。通常来讲,我还是把户口本上的出生日期当成自己的生日,因为毕竟习惯了。

今天1,是我户口本上所定义的“官方”生日那天。

5年前的今天,我在北京工作,她在厦门读书。那天,应该还是按照惯例,我晚上主动给她打电话。只不过,在电话里,她说:祝你生日快乐。

4年前的今天,我们在厦门。我忘了那天我们怎么度过的,大概差不多和以往一样,我白天上班,她白天去实验室。我想那天我们可能连生日蛋糕都没买。我们不在乎生日的形式,只在乎两个人能在一起。

3年前的今天,那时候我刚到加拿大温莎一个多月,她在对岸的美国,相距不到200公里,却不能在一起。那天晚上,我给她打电话,她没反应过来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最后终于忍不住,说道:“今天是我的生日”。她意识到她犯了一个大错误:居然忽略了她男朋友的生日。于是,在后来的某天,在我真正生日的那天,她主动给我打电话,祝我生日快乐。这好像是第一次有人在我真正生日的那天祝我生日快乐。

2年前,我们的关系开始有些冷淡。在我生日到来前的某天,我跟她说,“某月某日是我的生日,希望你到时候不要再忘了,不要我再提醒你”。于是,2年前的今天,我接到了她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对我说:生日快乐。然后,好像我们没有多少要说的话了。

1年前的今天,我主动给她打电话,她没什么话想说。最后我忍不住了,告诉她:“今天是我的生日”。她还是紧闭着嘴,直到最后我们两个人都放下电话,她都没有说那句我所期望的:生日快乐。

今天,将不会有她打来的电话,我也不用再给她打电话了。

[注1] 本文创作日期有待进一步考证。在任何时候,请勿就此话题打搅我。

类别: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