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

58分钟爬上了Mission Peak山顶

2013年1月20日来湾区不久时发的新浪微博

“今天跟一些网络群的陌生朋友爬湾区这里很有名且老少咸宜的山路Mission Peak,据说登顶单程一般要近两个小时。一路爬得并不算快,登顶后我看了一下手机:不到1小时40分钟。后来下山的途中我一直在琢磨:我能不能做到在一小时内登顶?后来想想,也许未来我会尽力去实现,但不强求。此为哥2013年第一爬。”

2013年11月16日

2013年11月16日Mission Peak

与高中同学夫妇相约晚上在东湾吃饭,于是顺路去爬一下Mission Peak。在两根登山棍的帮助下,从停车场至登顶花了58分钟。虽一路饥寒渴累,但能有所突破,仍颇感欣慰。尤其是最后一程,云重天黑,看不清前方还有多远,为了抢顶,在疲乏不堪之际仍能戮力完成,很欣慰。晚饭特意吃了十成饱,比平日多两成。

标签:

类别:

我是说如果有like按钮我就点一下了

2013年7月13号我组织facebook华人网友爬Rancho San Antonio,有个妹纸因为不确信集合地点就没去。后来这妹纸给我留言问下次爬山的话可不可以考虑在公园那个有厕所的停车场集合,这样容易找。我顺手回了句:“嗯,下次我再组织肯定在厕所集合。”
 
可能这句话把她逗乐了,后来她留了个言说:“如果message里能like我就点一下了。”。
 
我把这句话解读成“如果message里能like我,就点一下了。”,随后百思不得其解,心想这妹子啥意思啊,是让我点(facebook里面的)like按钮like她一下、还是(真的)like她一下啊?
 
后来才知道妹子的意思是“如果message里能like,我就点一下了。”
 
所以啊,朋友们,没事别自作多情。

标签:

类别:

一件琐事——爬山

* 序曲

今年5月28日(本周一)是美帝国主义的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美国国家法定假日,因此上周末是个长周末。顺便说一句,老美没有七天大假之说,一年最长的法定假期也就是感恩节的4天(含周末2天),因此,长周末也就成了美国人闲耍的大好时机。

我一个人的时候对闲耍没太多兴趣,但也不能耗着帝国主义的三天大假什么事情都不干。于是放假之前初步给自己拟定了2件事情:爬山、看《加勒比海盗3》。《加勒比海盗3》没什么特别好提的,这里就说一下爬山这件事吧,因为这毕竟是我在北美第一次爬山,虽然以失败告终。
上山途中。山路难行,随手找了个树枝做拐杖。


爬山,老美文雅地称之为hiking(而不是climbing mountain),直译为“徒步旅行”的意思。我有国内climbing的经验,但没有老美hiking的经验,因此我还真不知道老美这hiking该怎么hiking。

上周上班的时候,跟同组的同事咨询了一下,得知拉斯维加斯附近有两处爬山的好处去,一个叫做Mountain Charleston(查理斯顿山),另外一个叫做Red Rock(红石)。我后来在地图上查了一下,这两个地方离拉斯维加斯大约几十英里(mile)的距离,也就是1小时以内的车程。按照我的的思维习惯,1小时以内的距离通常是索然无味的,但在拉斯维加斯这种身处沙漠内部、四面环荒山的地方,我还能有什么更高的奢望呢?我后来决定爬查理斯顿山,因为它近一些,而且翻译成中文至少还能被称作是山。其实查理斯顿山也没那么差劲,峰高11,918英尺,计3363米高,是内华达州第三高峰呢。

* 准备工作

上周五公司仁慈,由于长周末的原因允许员工提前2个小时下班。我下班回家途中顺路路过沃尔玛的时候进去转了转,打算买点装备。野营帐篷我暂时还用不上,也就没买了;对讲机我一个人爬山也用不上,也就暂时省了;最后,我就只买了一个冷暖两用的食物包和一盒冰块带回家。
上山途中。我背后是上山的路。


周六一早,开始做登山前的准备工作,但其实也没啥准备的:前几天已经买了GPS(汽车全球定位系统)了,也就不需要费什么心思研究线路图了。比较明显的不足是:我没有一双合适爬山的鞋子。我自己对买登山鞋没什么经验,也不想浪费时间为买双鞋到处跑,于是打算带两双鞋临时凑合:一双皮凉鞋、一双跑步鞋。

早上11点多,把各种琐碎物品清点了一下,觉得东西都带齐了就出门了。食物总计有2罐红牛、2罐辛巴克咖啡、2罐矿泉水、2个苹果,当然,这些都放在我前一天刚买的食物包里面并用冰块冰上了。

离家后不久就发现自己只穿了一双凉鞋就出门了,但估计这种离城不太远的山应该不怎么难爬,也就懒得回去讨鞋子了。

(此处删去一段。)

* 爬山
我在悬崖边上对着对面的山拍了一张照片。


到了山下的接待处,拿了一份免费的简易地图研究了一下。地图上面划了好几条hiking线路,我决定走如下线路:通过南环线(South Loop Trail)走8.3英里(约13.35公里)到达查理斯顿山顶峰,然后从北环线下来,这样就走了整整一个环形线路。由于没有指南针,加上时值中午,因此我还是费了点心思才大体辨明前进方向的。

1点15分左右,开始登山。老美这种山和国内旅游景点的山有些区别。国内的山好些都修好了石梯,所谓登山其实很多时候是登石梯;而老美这种山路就没怎么用心修,拉斯维加斯附近的山都是砂石结构的(废话),更难走。我没爬多远就后悔了:应该专门准备一双登山鞋的!我爬山穿的这双凉鞋才买了2个月左右,我还挺喜欢的,但在这种山路爬山,很可能就让这双凉鞋过早夭折了。

不管怎样,继续爬吧。我很久没爬山了,而且最近运动量少,加上不久才填了一肚子的早茶,因此刚开始爬的一段时间感觉很累。

我爬山习惯于奋力向上爬,而不是用一种很悠闲的爬山姿态在爬。有几次歇下来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腿在发抖,而且有抽痉的初步征兆。这时,不由得想到一件往事:10年前(1997年5月)我爬峨眉山的时候因故没能在一天之内从山脚爬到金顶,此事一直让我感到遗憾并耿耿于怀,并暗下决心以后要找机会在一天之内爬上金顶。但现在,我爬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查理斯顿山都会有抽痉的初步征兆,不由得让我有些感慨地想到:也许我已经不具备一天之内爬上金顶的心情和实力、并且一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一天之内爬上金顶了。

终于,我爬到了山脊、来到了分叉口。分叉口往右是查理斯顿山顶峰,往左是另外一个山峰。我站在分叉口的路标前,拿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居然已经是下午4:00了。也就是说,我已经爬了将近3个小时!再看一下地图:从山脚到顶峰的8.3英里的路程,我才完成了大约2/7左右。这个发现让我感到有些沮丧:因为按我当前的行进进度,我是不可能走完原先预定的整个环形线路的。
我来到了山脊上的分叉口,但离主峰还有好一段距离。


* 下山

到了山脊后的路相对要好走很多了。我在山脊上朝主峰的方向走了10来分钟后,决定不继续前进,而是原路返回,下山。原因很简单:如果我非要坚持爬到主峰的话,我可能要天黑后才能开始下山了;而主峰和山下的距离是8.3英里(约13.35公里),我可能要到半夜才能回到山脚下。

于是,4:12分的时候我掉头原路返回下山,在6:10分的时候终于下到了山下的公路上。

回到车里坐后下,人一松弛,腿就开始抽筋了。6:20分,开车回城。

虽然此次登山以失败告终,但我已经尽兴了就是了。

随后2天,腿部肌肉酸痛,行动不便。

* 花絮

我上山的时候,看到一25岁到38岁开外的年轻人,背上背着自己的小孩从容地下山!要知道这可是下山,不是下楼梯,而且那山路确实挺不好走的。我自叹自己很可能无此气度背着小孩一个人到荒山野岭为了爬山而爬山,更别提众多国人了。

* 经验总结
下山途中,随手拍了一张,告诉别人:这地方,我曾来过。


爬山的过程中,我把我想到的一些登山经验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大体整理如下:
  • 要穿登山鞋爬山(废话);

  • 最好带上mp3等,以免登山途中过于寂寞;

  • 即便旅游点提供地图,也要事先研究好爬山线路、并准备好地图;

  • 要有指南针、高度计、步行距离计量仪;

  • 要有登山棍;

  • 团队登山的话,在视力看不到对方时,每20分钟左右对讲一次,防止失去联系;

  • 登山前车加满汽油,GPS、手机等充足电;

  • 下山前永远留最后一口水;

  • 行前注意天气预报;

  • 上山时要随身携带塑料袋,装垃圾用;

  • 只带矿泉水。咖啡等就别带了,以免徒增自己的负重;

  • 要用可外挂矿泉水的背包,这样就不用在登山的过程中反复打开背包、也不用老是手拿着矿泉水;

  • 平时要多锻炼身体。
所有关于hiking的信息和个人经验我会逐渐记录在个人百科中的《爬山》一文中。

标签:

类别:

爬山

今晚(指周六深夜)在黄炼家喝酒的时候,章云(黄炼夫人)跟我说其实她也上我的个人网站看过。这让我再一次地印证了一个事实:好些我认识的朋友(或者是知道我的朋友),虽然他们极少、甚至从不在我的网站上留言、评论,但是他们还是(偶尔)关注我的。我很感谢你们的关注。

下面一段文字,是我这两天想写下来、并且已经差不多组织成文了、但却难以写下来的。不过这会好了,喝多了点了,也就无所谓了,所以写下来了。

前几天去加州的时候,在旧金山(San Francisco,粤语音译为三藩)附近、圣何塞(San Jose,硅谷所在地)旁边的Fremont市呆了几天。

旧金山地区紧靠太平洋,大体上来讲是个四面环山的大海湾。我在Fremont需要外出的时候,都是同学开车接送我,还比较方便。从我所居住的宾馆一出来就正对一群山,而且每次上了高速后也都是沿着跟群山平行的方向前行。每次我坐在同学车上看到群山的时候,都实在忍不住地要说:“我太喜欢这山了,真想去爬爬”。

曾说过我的一大爱好就是爬山,但最近好些年我都没有爬过像样点的山。我上一次爬山爬的是厦门的五老峰。但正如我曾说过的那样,“五老峰根本就很难叫做山,它没有什么攀登的难度”。

温莎地区可以算是个丘陵地带,没什么像样点的山。去年秋天的时候(也就是我失恋不久),我曾在Google地图上搜寻温莎本地附近的山,想去爬一爬,以释放心情。结果我搜索了半天,才在6小时车程外的地区发现了一座山,而且还是在美国,因此只好作罢。

大前天(周四)晚上游完泳归来的路上,我就想起来我之前多次在同学面前赞赏旧金山周围的群山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实际上这是一个心理问题。根据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山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在《梦的解析》相关研究中,对于爬山的象征意义也有相关的说明。因此,当我无意识地、或者情不自禁地见到山就想爬的时候,实际上是有某种心理因素的。直白一点地说,可以理解为我对感情生活的一种渴望和需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随便找一个女友就行了。

[补充说明] 本文旨在描述客观现象,谢绝他人借题发挥的行为,并且(一般情况下)谢绝相关评论。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