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思考

Skype和网络传真

几个月前我曾说过现在Skype已经成为我拨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的首选。自前一阵Skype宣布今年北美地区内部通话免费以来,我用Skype用得更是频繁,现在甚至连本地电话往往也用它来拨,图的就是一点:不用拨电话号码、不用记电话号码,省心。

与之同时我也不时在挖掘其它一些VoIP(基于Internet的语音技术)的功能。下面将讨论的就是我最新的一些思考。

首先澄清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免得引来莫名其妙的、浪费口舌的评论。

本文主要讨论电脑通过VoIP等技术和传真机之间进行传真交流。本文不讨论把传真机当成电话机使用和电脑通话,本文也不讨论如何使用电脑通过modem(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向外发送、接受传真1

现在开始正题。

收发传真其实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在单位上班还好,可以用单位的传真机。但是碰到没传真机可用的时候,还真是麻烦:总不能为了每年发两、三份传真就去买个传真机吧。当然,也可以用电脑发传真,但往往还需要准备一个扫描仪等等。当然,你也可以跑到街上找个店去发传真……总之,有时候总感觉收发传真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

Skype既然能够提供拨打、接听电话的服务,那是否能够提供传真服务呢?AmperorDirect.com公司(一家VoIP技术和Skype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此曾做过测试,结果是失败的。他们发现,维基百科英文版曾对Skype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G.729解码技术作了如下说明(以下引号内为中文翻译):

“G.729是一种针对语音的音频解码技术,将声音音频按每10毫秒为一格来压缩。音乐、像DTMF和传真机铃声这样的铃声等是没法通过这种技术可靠传输的。”

这段说明解释了为什么AmperorDirect.com公司的尝试会失败。

根据一篇题为《Faxing over IP networks》(FoIP,基于Internet的传真技术)的文章,通过FoIP技术发送传真是不可行的(或者说是不可靠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传真机缺少RJ-45插口和对TCP/IP协议的支持,因此,当进入网络语音(VoIP)时代的时候,大多数传真机需要升级才能在网络上使用。

根据Skype官方论坛部分资深Skype用户的观点,传真机虽然依然在被广泛地使用着,但从技术上来讲它是一个古老的、业已落伍的产品、技术。让像Skype这样的VoIP产品去支持一项古老的技术是不划算的,因此,Skype可能永远都不会提供传真功能。不仅如此,很多类似软件也不会提供传真功能。

关于传真、Skype和FoIP技术的这个话题就此结束。

现在,退一步来思考思考:是否有工具支持网上发传真呢?有的,但(应该)不是基于FoIP技术。

有一些在线网站提供网上发传真,例如大名鼎鼎的eFax等。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需要付费的,而且对于我们这些不常发传真的个人来讲,用它颇不划算。

PLUSFAXTM是一家比较有意思的公司,目前提供的是真正免费传真服务:(在某几个国家)你可以从转真机上免费发送传真到指定的email里。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限制:你的传真需要包含该公司指定的一个封面。另外,你也可以通过该网站从转真机上发送传真给Skype在线用户。该公司号称还提供其它一些网络传真服务,但我并未进一步详细研究。

[注1] 如果想使用电脑通过modem和电话线向外发送、接受传真,你可以使用著名的Winfax Pro这个软件,也可以使用像32bit Fax这样的一般著名的软件。只是,这些Fax软件都不是免费的。

标签:

类别:

从BT技术看魔道之争

这里的BT技术指的是BitTorrent点对点下载技术,魔道指的是成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的“魔”和“道”。

以前,拨号下载速度很慢。即使是步入宽带时代,“多客户端-单服务器”模式的下载速度在很多情况下依然速度不够快,哪怕你用FlashGet等多线程下载软件。这个时候,“魔”占据了上风,虽然这种魔只是一种客观限制,而不是主观的心魔。

随后,在前2年,BitTorrent下载技术出现了,并且迅速在网络世界风靡起来。BitTorrent的口号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口号所体现的精神,是一种“道”的精神。

如果没有制度等的制约,口号毕竟只是“空头”口号而已。举个例子。以前我用BitTorrent下载的时候,每次从别人那里下载完各类资源后,马上把该资源从共享列表中删除掉。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是一种“魔”的思想。这种行为很常见,而且违背了BT“道”的精神,但没人能干涉我的这种行为。

本月初,我访问了一个叫做“TBK Resources”的国外BT下载网站,费了一点周折才在该站注册成功,随后又费了一番周折才在该站成功使用BT下载相关的资源。在这几番周折中,我终于大体理解清楚了该站如何使用技术保证BT精神的实施!这是一种用技术、用制度维护“道”的行为。虽然该站的种种限制给我个人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我还是对该站的手法感到激动,以至于我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文字赞扬这种手法1,因为这种手法从制度上维护了“道”的实施。

今晚,在网上下载到了一篇技术文章:《Tutorial: How to improve your share ratio on private .torrent sites》(教程:如何在内部BT站点提高你的共享率)。仔细阅读了这篇4页纸的文章,并按照文中所述的手法操作了一遍之后,我既高兴、又悲哀的发现:BT精神可以被该文所述的手法再次逾越。“魔”所在的一方又出狠招了。

还能有更新的招术用来维护BT精神的“完整”实施吗?

去年在520课程里题为《web欺骗和web防御》的演讲中,我在最后总结中提到,新的web欺骗手法会不断出现,与之相应的是新的web防御手法也会相应地不断出现,二者会交替上升、发展、制约,谁也不会(一直)占据上风。BT等技术的发展、实施也会是一样的。

[注1] 因为时间原因,该文并未写完,目前依然处于草稿状态。估计该文不会被最终完成。

标签:

类别:

从播客等技术谈起

说过,“所谓播客(podcast),简单的理解就是用语音、视频的方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等,就像广播一样”。该解释也许过于简单了,那么你可以读读“Podcasting--播客,你玩了么?”这篇文章,以获取对“播客”这个概念更好的理解。总之,播客概念是web 2.0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的具体应用。

本文并不在于要明晰某些网络新概念,而是试图探讨这些概念所依赖的技术基础,以及相关的一些思考。

一、基于PHP的播客程序

sf.net网站上,可以发现有好几个PHP写的播客程序,其中以下3个相对好一点点。

1. podadmin-0.3.1.tgz
这套程序很简单,其中用了个第三方函数库getid3用以从mp3文件中提取相关的媒体信息。

2. phppodcaster-0.6.tar.gz
这套程序需要PEAL的相关支持,也很简单。

3. parchive_1.0.1.tar.gz
这套程序稍微复杂一点点,但看上去文件组织凌乱,让人感觉不舒服。

总体而言,这些程序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设计等方面明显有待提高。因此,不推荐优先考虑使用这几个程序。

二、和web 2.0相关的一些web技术

和web 2.0相关的一些web技术主要有如下几个:SOAP、XML(含RSS、OWL等)、Ajax等。

SOAP和XML的技术在所谓的web 1.0的时代就已经成熟了,只是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广泛地在web上使用,因为当时没有很大的这类需求。这里面,只有Ajax是比较新的一个技术。

因此,在我看来,web 2.0所讨论的变革应该主要是思想上、观念上的变革,而不是技术上的变革。

三、web2.0关程序员什么事?

某君曾在“web2.0关程序员什么事?”一文1中说,“不久前,当我试图说服一 位Web程序员深入研究 Web2.0时,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对方认为Web2.0是一个被人为炒起来的虚幻名词。这并非少数人的想法。很多程序员认为,他们需要的是实在的利益和做法,只有具体的技术才能引起足够的兴趣并深入钻研,而像Web2.0这样的思想没有必要去深入了解。

我认为上文中“web2.0带给程序员的机遇和挑战”一节是纸上谈兵。2让程序员(从技术的角度)去深入研究web2.0,搞笑!

这里,我只想重复一下该文作者的标题:web2.0关程序员什么事?

[注1] 此文太长,因此Deminy没有细读。Deminy目前不赞同该文作者观点。

[注2] 技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的。Ruby on Rails等技术的出现虽然能够加快相关的开发步伐,但并不代表有了想法就能很快用相应的技术去实现。Ruby on Rails是重大变革,但并不意味着技术从此变得简单易用了。Ruby on Rails是web技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web技术的全部。以为以Ruby on Rails为代表的快速开发技术能够释放技术人员在项目开发中的思维,让他们更多地去思考业务,这是一种妄想。

[补充说明3] 本文初稿于2006-03-26 22:31。

类别:

读醒客《再说Google OS》一文 (2)

[引言] 本文是对keso“三言二拍:WebOS与船与车”一文相关评论的评论。

to dowei:

关于webOS的具体意思和历史,请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bOS

WebOS is a computing research project star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The WebOS meme gained popularity in 1999 ...... WeBOS filed the first very WebOS patents in 1999 ......


XML起源于1995年前后,RSS和webOS这些名词最早都出现于1999年左右(如果此前这些名词也曾出现过的话,由于并没有多少影响力和意义,因此不足挂齿)。就说RSS,2005年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人(包括业内)不熟悉。

如果你稍微懂点技术的话,如果你再认真地做点研究的话,也该知道webOS这个项目(名词)当时一出现,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软件平台(或者说应用系统),而不是操作系统。而到了有关作者的口里,这个名词成了什么?成了可以匹敌Windows/Unix的一种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基于这个错误的理解上来不断发挥。

你们(指部分IT理论工作者)借用webOS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高深,就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而已,那么直接说“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或者“web平台”不就完了吗?然而你们却生造了一个缺乏技术基础的“web操作系统”概念,并且给这个概念赋予了“渊远的”历史根源。而实际上你们所要表达的,其实是“web平台”这个概念。

我已经反复说过了,你们所鼓噪的“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是挺好的想法(相信大多数技术人员也是支持的),而且你们如果用“web平台”这个说法也挺好,但如果你们用“web操作系统”这个名词,就是大错。很多技术人员(包括我)和非技术人员所“声讨”的,并不是“声讨”你们宣传的某些理念,而是“声讨”你们滥用名词的行为。

网络是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之一。对于网络,网民(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自然有他们的理由、行使他们的权利生造很多名词(诸如青蛙、恐龙、斑竹等等),庄谐俱可。但信息技术是门科学,自然要讲究严肃、认真的研究、应用态度;IT产业也不例外。如果把网络上的那些幽默、不严肃、调侃的手段运用到这个产业中来,说轻点,是炒作;说重点,就是对这个行业的自私的榨取、不爱护。

车船专家会根据需要使用名词、创造名词,但不会滥用名词。

作为业内人士,就应该爱护这个产业。如果你们只知道为了圈钱、为了效应而摧残这个产业、污染这个产业,那没什么好说的了。说到自律,技术人员需要自律,但你们这些(资浅的或者资深的)IT理论工作者们更应该自律,因为你们的言语更能影响广大的普通用户。

最后再补充2点:

1.

起初很多技术人员反对“webOS(web操作系统)”这个提法的时候,是因为有某些类似keso(当然不是keso)的IT理论工作者在借用webOS这个名词,却按照操作系统的概念去描述webOS,自然会遭到技术人员的申讨:因为的确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会这样去理解操作系统的。

但在keso这篇文章里,技术人员申讨所针对的主题却被keso偷换了。之前,技术人员主要反对的是“某些IT理论工作者胡乱地理解和运用操作系统概念”的行为。而在这篇文章里,keso把技术人员群殴所针对的主题偷换为“其实IT理论工作者只不过是借用了操作系统的平台概念去描述另外一个类似的事物,却遭到了申讨”。如果keso自己这样子偷换申讨所针对的主题,自然会为你keso赢得更多一点的赞同的声音。但是:你偷换了技术人员所申讨的主题。这种辩论的技巧,也许能够赢得辩论的胜利,但不推崇。

如果keso不同意此观点,那么请keso再去阅读阅读那篇你收藏了但也许没有好好阅读的文章:醒客的《Google的操作系统重要吗》,看看你们的理论家是怎么形容操作系统(而不是“web平台”)的。

2.

如果仔细去网上搜索搜索的话,你会发现,老外在借用webOS这个名词的时候,大多都只是用platform(平台)或software platform来形容它,顶多说“类似操作系统的一种东西”。但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比较权威的地方提到说,webOS就是一种操作系统。

[补充说明] 不再继续参与讨论此话题。

类别:

读醒客《再说Google OS》一文

前两天在keso的网摘上看到醒客的一篇文章“Google的操作系统重要吗”,印证了我对这个依然激动、浮躁的IT行业不变的看法:从某些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体面得无知无畏的口水行业。由于该文受到众多(资深的或资浅的)技术人员的抨击,因此,醒客后来又写了一篇文字“再说Google OS”来回应。本来我就不想掺合进这个讨论了,但看了第二篇文字后,终于还是忍不住要把我的看法在原文后面用评论的方式说出来。

1. 2006-03-20 22:25:10

这些问题再辩论下去都混淆视听了。

关于楼主的问题:“Web OS是Application(应用程序)还是OS(操作系统)?”,我的看法是:

所谓的Web OS,只可能是基于某个操作系统上的(平台性质的)应用程序,顶多可以算作操作系统中集成的一个应用模块,但还没有资格谈得上是操作系统,甚至连操作系统的一部分都谈不上。

因此,Web OS炒作了操作系统的概念,但其实质只是一个平台性质的应用程序(的集合)。所谓拉大旗做虎皮,说的就是概念炒作这种行为。

2. 2006-03-21 00:23:59

回复"手机报价"网友的评论

如果你去eyeOS官方网站去看看,那上面说得非常清楚:“eyeOS, a web based desktop system”。eyeOS只是一个基于web的桌面系统(或者说桌面应用系统),简而言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application),离操作系统的概念还差得很远。

要严格区分“桌面(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3. 2006-03-22 03:00:00

把操作系统管理本地资源(不限于硬件,系统调度等软问题也是操作系统的事情)扩展到网络资源是合理的。那么针对网络资源的管理部分叫做web os也是一种选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选项。

操作系统有几个重要的功能(特征),资源管理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并不是有资源管理特征的东西都能够叫做操作系统的。

而且,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有别于其它软件(应用)所管理的资源。因此,不能说操作系统因为管理了某类资源可以叫操作系统,别的软件业管理了其它类资源也可以叫操作系统。

如果把操作系统仅仅当作资源管理的系统,进而把管理网络资源的叫做web OS,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把管理办公信息资源的系统叫做office OS,把管理数据库信息资源的系统叫做database OS? 不是的。只有操作系统能叫操作系统,其它的都只能叫应用。

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醒客不该用web OS这个不妥当的术语,因为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有明显的硬伤。如果用别的术语的话,那么这两篇文章的技术漏洞就小很多了。因此,与其说web OS(web操作系统),还不如说“web操作平台”为宜。但也许这个术语太俗,大家听起来不够兴奋。

不过不管怎样,由于这2篇文章在技术上的硬伤过于明显,因此我并未完整地细读它们。

[补充说明1] 文中的评论时间为北京时间。

[补充说明2] 对keso“三言二拍:WebOS与船与车”一文的评论:

那就能够允许你们这些IT的理论/舆论宣传者们在那些专用术语、专用概念的基础上套来套去的,进而不断创造新的概念来宣传你们的所谓的新鲜的理念?这跟娱乐圈、影视圈、房地产圈那些无聊的概念炒作有什么区别?

IT就是给某些人(包括技术人员)搞浮躁了的。所谓概念创造有些时候就是用来骗钱的(说圈钱还过于好听了)。

你们(指IT理论/舆论宣传者们)用“web平台”之类的概念不更明确、更具体吗?干嘛非要用个“web操作系统”这个一看就硬伤明显的概念?本来很多门外汉就无法具体地懂什么是操作系统,结果你们老这么乱用概念,现在估计更多地人不懂究竟什么是操作系统了。

这样的套用概念、套用名词的做法,就像当初套用小姐、同志、农民等词语一样,让好端端的一些词语在乱用中被糟蹋了。


2006-03-21 15:31:35

类别:

关于MySQL的中文全文检索技术

昨天有访客提到网志程序senrendipity的站内搜索功能(需要用到MySQL数据库的全文检索技术)对中文的支持很差。我当时的回复是“限于客观原因等,此问题暂无理想的方案”。

后来我进一步地去网上做了相关的调查。根据MySQL数据库产品开发人员的意见,MySQL全文检索技术对东亚文字(包括中文、日文和韩文)的支持很差,是因为对于东亚文字的有效分词很难实现。一个并不完美但可以参考的使用方案是在用数据库存储东亚文字的时候,将两个东亚文字之间都留上空格,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东亚文字的全文检索了。

当然这个方案只是一个临时的无可奈何之举。

2个著名的免费数据库系统MySQL和PostgreSQL都支持全文检索,但好像都不支持东亚文字的全文检索。而据我所知微软的SQL Server数据库产品是支持针对中文的全文检索的(想必Oracle也应该支持中文的全文检索)。因此,我在想,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做一下MySQL的中文全文检索的研究工作呢?我们很多的研究生所作的毕业论文涉及各种各样的课题,但其中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也许不是很多,那为什么不能把我们有限的精力拿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当然我是不会去做这方面的研究的了,但我期望有人能够去解决这个问题。

[补充说明1] 可参考海量科技的MySQL Chinese+产品。该产品(部分)支持中文全文检索。 2006-03-04 04:03:26

类别:

中国百度,而不是百度中国

我的569课程的项目(project)的题目是《使用Google API搭建Deminy.net站内搜索》。前两个星期做这个项目的时候,需要解决语言编码问题,于是发现了Google和百度的一点差异:不管是何种文字语言,用户在Google网站提交查询和获取查询结果的时候,Google都是使用UTF-8编码传递信息 (Google API也是这样定义的);而百度却是使用GB2312 (当然,百度也只支持中文)。

回想一下,当人们提到一些大公司、跨国公司的时候,人家可以说Google中国,或者Yahoo中国、微软中国……但是,人们不会说百度中国,因为百度还不是跨国公司。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中、日、韩的语言文字有着更多的共性 (其实只是都是多字节字符罢了)。但百度看上去没有走向韩国、走向日本的痕迹。百度连中国都走不出去、连东亚都走不出去,更别提走向世界了。所以,只能是中国百度,而不是百度中国。百度是一个本土公司。

不管怎样,目前从中文搜索效果上来讲,百度还是最强的。三、四年前北大的天网搜索其实技术实力也是极好的 (某些方面优于百度),但是却始终迂于学术圈子,没有市场化等,现在越发显得落伍了。

[注] 本文初次写于2005-12-08 22:15:24

标签:

类别:

Email会被淘汰吗

Email的出现曾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传统的邮政业务。例如人们在网上使用Email寄送电子贺卡传递友情、亲情,人们用Email给远方的朋友捎去问候,甚至人们用电子帐单(Email寄送帐单)的方式代替传统的邮寄帐单的方式……

但是,Email也会被淘汰吗?会的!

任何一项技术被淘汰,往往是因为它本身的局限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人们发现/发明来了更好的东西来代替它。比如人们用汽车替代马车等等。

Email本身的局限性现在已经在逐渐显现,并且在未来会显现得更明显。例如,Email发出去后,必须要接收者打开才能看得到;而接收者如果不打开邮箱的话,他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一份新的邮件;泛滥的垃圾邮件……

Email必然会被诸多新技术淘汰。不过在最终被淘汰之前,email本身也会有很多改进的,比如完善的垃圾邮件过滤机制等。但如果改进太多了话,也许就不能再叫它email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Email肯定会被淘汰的。

[补充说明] 这两天忽然想起来ChinaByte,一个在中文世界中曾经非常耀眼的网站。ChinaByte的新闻、文章的原创性即使在现在而言,也是属于第一流的行列的,非新浪、搜狐之流所能比拟。可惜ChinaByte最后被个二流的《电脑报》收购了。

类别:

软件版权 (3) - 谈国内BT下载被封

最近两天中国电信好像开始封锁BT下载功能了,估计网通很快也会对BT下载下手了。

BT下载主要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BT下载占用大量的网络流量。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大问题。既然大家购买了网络服务,付费了,自然有权合法、合理、充分地使用自己的网络资源。至少BT下载没有导致万维网的各类服务性能大大下降。

第二个问题,是BT下载正在对文化版权产生重大冲击,尤其是对软件版权、影音作品的版权冲击。如果大家都在网上看电影,电影市场势必受到冲击的。而且这种冲击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恶劣。

基于下面三个方面的考虑,我是支持对BT下载进行封锁的。

首先,BT下载在蚕食、打击软件市场、音乐市场、电影市场等。BT的滥用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我们肆意地截取网上电影资源,却不顾电影产业未来的良性发展;就像现在很多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而无节制地毁坏生态资源,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一样。软件盗版现象会永远存在,就像小偷永远不可能彻底消灭一样,但是生态的平衡在于大家能够把盗版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把小偷数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现在在BT世界,盗版行为已经泛滥成灾了,BT世界的生态系统失衡了。

其次,真正需要合理、合法的点对点(p2p)下载服务(例如BT)的用户,在BT下载被封锁后,一定会找到新的下载途径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二者循环,永无止境。BT并非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第三,“是不是没有BT下载无法经常看电影的话我们的生活品位就下降了,就活得很痛苦了?!”不是的。至少,小时候的时候,就没有经常看电影的机会,就没有电脑网络,但那时候我们依然过的很开心。很多时候,没有一种生活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我说的仅仅代表我现在的看法,而且,我也很喜欢BT技术,我也还会在网上下载电影来看 (除非我修行得进一步提升了)。但是,如果官方决定封锁BT的话,我是持支持态度的。

也许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

标签:

类别:

软件版权 (1) - 减少盗版行为

虽然法律保护软件版权,但是法律这样做究竟是为了维护道德还是为了维护某集团的利益?法律代表了真正的、公正的民权了吗?我不认为这个问题有固定的答案。

我不能说使用盗版软件不对,我也不能说软件就应该是免费的。在软件是否应该免费、是否应该开放源代码等方面,争议颇多,也无定论。

但是,至少,我可以尽量减少自己使用盗版软件的行为。

我曾在一篇帖子中“狠批”经济学家茅于轼的讲演内容:“抵制日货是很愚蠢的办法”。在那篇帖子中我说,“是不是只用熊猫彩电不用索尼彩电的话您老的生活品位就下降了,就活得很痛苦了?!”现在,同样地我也在问自己:“是不是只用开源、免费软件不用最好的付费软件的话我的生活品位就下降了,就活得很痛苦了?!”

我买不起那么多正版软件,我也不想做违规(违反版权)的事情,因此我选择尽量不使用付费软件,因此我支持并使用开源、免费、共享软件。

我的确特别喜欢测试最新、最好的软件,这几乎是我的一种癖好。我还是会继续测试一些付费软件,但(基本上)仅用于研究用途而已。

[补充说明] 当然,有些付费的行业软件、专业软件是根本无法(或者极难)找到相应的出色的免费软件的。例如,我不相信能找到以下付费软件的免费替代软件:商业计划软件Business Plan Pro、求职软件ResumeMaker、乐理培训软件EarMaster Pro等。至于杀毒软件Kaspersky Anti-Virus和各类系统增强软件的替代软件则有可能找到。

另外,我还没找到比较好的可以替代下列软件的免费/共享软件:光盘刻录软件Nero、文件更名软件、中文翻译软件金山词霸等。 2005-11-29 15:55:35

类别: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