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去世

活了102岁的中国文坛巨匠巴金今天去世了。在此之前,他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屡屡寻求安乐死,却屡屡遭到拒绝。

在他很需要以死来摆脱个人因为衰老和病痛所带来的痛苦的时候,为什么为了所谓的孝顺或所谓的民族文化旗帜等问题而非要他苟延残喘般地活这么久呢?让一个老头这样子活受罪受了好些年,这人道吗?

很多情况下,从死者自己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死都是不可惜的、或是无遗憾的。如果死者死前完成了一项重要心愿,或者因为很快乐而感到“死了这辈子都不可惜”的话,那么他的死对他来讲不是痛苦,他的死是一种平静的死,甚至是一种很有满足感的死。这种死,对他来讲往往比最后让他老死或者死在病榻上要好得多。如果一个人面临巨大的苦痛,为了避免所面对的苦痛而选择死的话,对他个人来讲也是一种很好的解脱,死亡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黄继光、邱少云的死不也是死吗?在外人看来,他们死的时候都是要忍受剧痛、是很痛苦的。但他们的死,都是建立在个人主观意愿的基础上的,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死也是感到满足的,虽然很痛。为什么非要为了生而拒绝死呢?

一个人,如果不得不选择死的话,就让他去死吧,只要他的死不太伤害家人,能够尽量不违背道德、不危害社会、不危害他人就可以了。

人死了的时候,如果死者自己都能够很快乐、很安然地走了,旁人为什么还需要多此一举地为他惋惜什么呢?人终究是要死的。

所以,如果别人愿意选择死或者快要死了的话,我们作为旁观者,还是看开点为好。尽力而为,适可而止,而不要很刻意地阻止对方的选择。就像我在《<妙手仁心I>观后感之一:周若晴之死》一文里面所写的那样,“与其让若晴最后惨遭凌辱而死,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她在白血病中平静地死去,让她在大家的鼓励、关心中死去。”。

向巴老致哀。

[补充说明1] 在社会生活中有几种死法是很不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年纪轻轻的去寻死、失恋寻死等。

[补充说明2] 作家刘震云北京时间11月17日接受SINA采访时说,“巴金先生的去世,标志一个时代的结束”。

标签:

类别:

添加新评论

友情提醒:您的言论自由在本站会得到充分保证;不过,由于广告留言等猖獗,因此本站的内容过滤系统有可能会暂时屏蔽您新发的留言或评论。不便之处,希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