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杂谈

巧用餐刀撬门

今年冠军杯决赛那天(5月25日),我今年头一次把钥匙丢在了卧室内。在外面周旋半天始终无法破门,最后还是用餐刀轻松破门而入。

凡事一开个先例,后面就难以收拾了。此后的一个多月,又有数次把钥匙丢在卧室的经历。基本上每次都能用餐刀轻松破门而入(除了有一次,连餐刀都被我丢在卧室里面了),最快破门纪录在10秒以内。

以前在国内,常见的是用电话卡、磁卡等破门,这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但是刀有所长,卡有所短。碰到门稍微厚一点,用电话卡也就没效果了;而餐刀呢,挺长的,管用。

另外,相对于电话卡来讲,餐刀的硬度也很好,能够以强硬的姿态破门,不用像用电话卡破门的时候有力有所不及的苦恼。

而且餐刀还有一个很好的优点:薄而细!菜刀虽薄,但太宽,而且太锋利;剪刀虽细,但太厚。只有餐刀,完美地结合了菜刀和剪刀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因此餐刀可以顺利地插入门和门框间的隙缝,把门捅开,还不会像菜刀那样容易把门或门框削破。而且也正因为这个优点,不会对门和门框的外形造成明显的损坏。

当然,餐刀破门,很自然需要首先从门和门框间(强行)弄出一条缝来,因此当然会对门或门框造成外观上的微小损伤。但相对于无法打开门这种损失而言,门或门框的微小损伤还是能够接受的。

在北美,我感觉民居房间的门有着普遍的共性,不少门都适宜用餐刀打开,因此用餐刀破门有其普遍意义和实用性。

标签:

类别:

360度看高中母校

我的高中母校是南师附中。

用“母”字来修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学校,足见“母校”一词在校有心中所应占有的分量。自高中毕业以来,我一直以母校为荣,对母校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高中母校,(几乎)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割舍的一份情怀。

对于子女来讲,母亲往往是完美的。对于我来讲,高中母校也曾经是极其完美的,我曾几乎找不到母校可以让我挑剔的缺点。然而,最近半年来,我逐渐觉得,母校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完美。

比如说,母校现在的育人目标是“培养‘领跑的人’”,即“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在我看来,这个要求对部分学生适用,但并不是对全部学生适用。如果学校以此目标来要求学生,未免对于某些学生来讲不公平。就像培养一个小孩一样,在他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时候就被父母要求背唐诗、上小提琴班、学外语等等,这种做法对小孩不很公平。这个世界,占绝对多数的是普通人。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讲,大家都是普通人,不能用杰出人才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他们,或者试图把大部分普通人塑造成杰出人才。

的确,附中曾经出过极多的优秀人才,但是纵观历届在各个岗位上工作、有所作为、有所成绩、有所成就的毕业生们,他们会用(类似)“以天下为己任”这么高的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吗?他们会有各自对人生不同的理解,有自己各自不同的座右铭。在他们按照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而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为社会做出了他们出色的贡献。我想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套用像“以天下为己任”这类有些玄乎的口号来作为自己的人生动力的。

以天下为己任”,作为政客的政治口号也许合适,但是对于芸芸大众,这个要求太高,高得有点虚。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但是我们不可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以天下为己任”。对于我来讲,我也期望自己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但是要我做到这一点,太难太难。现实地来讲,我无法按照这个标准去做人,我所能做的估计也就是努力做个诚实、可靠的人,做个好人,仅此而已。

在我看来,母校现在的功利色彩比较明显。但我举上面这个例子,并不是要说明我的“母校现在的功利色彩比较明显”。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事例,讲述我对于生活的一个感悟:客观、全面、冷静地看待一切人和事物,包括最亲密的。

标签:

类别:

糯米->膨胀->粽子->端午

去年买了一袋糯米,放在一旁至少半年没怎么动过。最近做了好几顿糯米饭,很有希望在本周把那袋糯米吃完。

总结最近几次做糯米饭的经验就是:糯米煮熟后膨胀率很低!也许是我吃过的米当中膨胀率最低的。刚才在吃晚饭的时候还在想,怪不得国内拿糯米做粽子,因为糯米不怎么膨胀啊;倘若要是用大米做粽子,早就把粽叶给撑破了。

吃完晚饭接到一网上认识的校友email来函,遥祝端午快乐,因此就写下了上面的一段文字。一边写一边还在寻思:怪不得最近自己开始吃那些糯米了,原来是端午节快到了,潜意识啊~~~~

类别:

起名字

中文名字:Qu(1), Wa(2)Qi(2),男。

英文建议名字:Wilkie。

起源:

起源于一个叫“wilkie”的姓。该姓起源于William(威廉)这个名字的昵称,也可理解为是Wilkinson(威尔金森)这个姓氏的爱称。
http://www.behindthename.com/nmc/eng15.html
http://www.20000-names.com/male_w_names.htm

中文音译:威尔基、韦基。

以“wilkie”为名的著名人士:19世纪英国惊悚作家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补充说明: 谢绝此后找我帮忙起英文名字的请求,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标签:

类别:

李教授去世

早上收到系里研究生秘书发来的email,说Dr. Li, Liwu于昨天晚上因病去世了。

Dr. Li有些老学究的味道,据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去年夏天曾经教过我32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这门课。他的英语水平一般,教书的水平也一般,但是对学生的态度很好。李老师上课和别的老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用投影仪,不用电脑,只是在黑板上板书,禀承了过去中国教师的习惯。坦率的说,我认为他的这种教学方式只适合用在中国,用在老外身上是不妥当的。在我眼里,Dr. Li和这里别的中国老师不同之处在于,他曾经写过一本技术书,关于Java数据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的。虽然这本书在amazon.com上读者对它有褒有贬,但毕竟能写一本英文技术书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向李老师致敬。

标签:

类别:

我看基督教

一、两点不足之处

1. 侵略性

看看吧,在温莎,常常有信教的朋友要拉我去基督教。我信仰什么教派关你们什么事情?你们为什么要干涉我的信仰自由?嘴上说得好听:“信基督,没错的!喊你去教堂是为你好。”但我已经明确告诉你们我不信了,干嘛还要三番五次的烦我?烦不烦?

有些人说“我们教堂好,从来不强拉别人去教堂,来去自由”。那是因为有别的教堂替你们去做了拉客的活,自然你们可以假装正经了。(此处言语很过激,只是为了简单的说明事理而已。如果基督教真那么宽容的话,应该允许我这么说吧?)

我要是不信基督教,是不是我就活不了了?就歇菜了?有那么狠吗?你基督教把自身管好了,让大家放心了就好了,现在你基督教不让大家放心。传教,这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你们基督徒非要把它弄成一个讨嫌的事,要把自己搞臭。……我不信你基督教,我要能信你基督教,我不会这样长时间,以至于现在公开和基督教针锋相对。难道我不愿意和基督好好交流吗?我讨厌信教的时候难道我舒服吗?

2. 排它性

在绝大多数基督徒眼里,唯有基督教好。甚至认为,“别的信仰都应该消失”。关于这点,我不想辩解什么,没什么好辩解的,是不是?

上面两点紧密相关。基督教当然不会傻到把这两点明确写到教义上,但是他们的教徒就是在这么做的!就这两点而言,基督教有些时候很可恶。我是绝对不信基督的。当然,基督教有很多地方也是很有道理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信徒。有些教徒是完全虔诚的,但很多教徒则是各存私心的,因此,总体看来,这个教派是表面纯洁、实际不纯洁的教派。基督教也许永远达不到教义上所期待的纯洁,从而永远只能沦为各存私心的人们的工具而已。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去信基督?难道要我去信仰基督、去除小我,然后再来净化基督教?到底是应该基督教来净化我这个异徒还是我这个异徒来净化基督教?

基督教以其黑乎乎的现实整体形象,却要来净化我这个异徒,这难道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二、补充说一点基督教做的无耻事情

我小时候,也就是80年代,基督教开始在中国慢慢恢复元气,很多地方兴建了教堂。当时教堂普遍的宣传口号是“信基督教能够治病,甚至治愈医院都难以解决的病(要知道有些中年病、老年病是很难根治的)。”在这种鬼口号的蛊惑下,我的一些邻居和亲戚就信教了。那个宣传口号就是我的这些邻居和亲戚告诉我的。如果基督教没有这么宣传,我的邻居和亲戚会这么告诉我吗?没有这类鬼口号的蛊惑,基督教能够在共产主义的中国复兴的那么快吗?貌似“纯洁”的基督教撒的这个弥天大谎永远让我觉得牙根发痒。

有些教徒也许会说:“这种做法的确不对,上帝不会允许这样做,这种做法是下面的人的错误”。见鬼,上帝都管不住自己普及教义的教徒们的言行,还有什么好说的?跟非教徒直接打交道、开导非教徒的永远是教徒,而不是上帝。

有的狼是披着狼皮的狼,有的狼是披着羊皮的狼,但是不管披着狼皮还是羊皮,狼的本性永远不变。信仰基督的领袖领导下的信仰基督的国度可以殖民他国、侵略他国,基督(徒)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不齿于做的?

罄竹难书!

看网上言论"只有战争才能开放中国给基督",很反感,就此顺便把我对基督教的一些看法写下来。

标签:

类别:

无标题 (4043)

关键时刻没有很强硬的骨头,不配做中国的领袖。就这一点而言,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很了不起,尤其是毛泽东,把百年来满清、民国外交上的懦弱形象一扫而空,是真正的有脊梁的中国人。

——对最近中日韩外交战的一点想法

本站非时事网站,亦不想过多参与时事讨论,因此谢绝访客就此话题发表看法。

标签:

类别:

无标题 (5903)

困扰我的一个小问题:英语音标属于哪种语言(不要说属于英语)?属于哪个子字符集(不要说属于UniCode)?在Word中如何直接插入英语音标(不要说复制和粘贴)?

类别:

无标题 (5224)

温莎大学的确差。像我这样学习自觉性比较差的人如果都养成不好好学习的习惯,说明这个学校的学风有问题。再这样读下去,把自己都读废了。读完了除了一个毕业证书,还有什么值得寻味的?

奉劝想申请温莎大学计算机系的:如果不想只混个文凭的话,就不要考虑温莎大学计算机系;如果只想混个文凭的话,优先考虑对岸的WSU,那里只需要1年就能搞定了。

标签:

类别:

写一本梦想中的书

我以前在国内做程序员的时候,知道好的中文技术资料比较匮乏,也知道很多技术人员不喜欢阅读英文的技术资料。但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要求程序员必须直接阅读英文资料才行,因为英文资料往往更权威、更全面。我常常阅读到一些国内程序员因为个人主观原因通常无法接触到的精彩的技术文章,也常常为这些技术资料在中文世界被埋没感到惋惜。

前几天调试一份叫做GeSHi的源代码开放的语法加亮软件,对PHP中的mbstring模块(多字节处理模块)有一些了解和研究。在网上查了一下,目前还没有专门介绍PHP多字节处理的网文,因此有心思想写一下这方面的文章。但并没有动笔,因为觉得花费的时间对自己来讲不值得。一则写一份严谨的没有bug的文章不是三两下就能完成的,二则写这篇文章所得到的成就感不足。

昨天上网闲逛的时候,拜访了一个专门研究PHP安全的网站,读了2篇比较精彩的文章,感觉比较激动。很想把这样精彩的文章介绍到中文世界中。

于是忽然想到,为什么我不把我对PHP的了解好好整理整理,写一本有价值的PHP进阶编程的书呢?这本书应该综合了好些PHP最新的、最前沿的、最成熟的技术,应该让PHP入门者读了很有收获,也应该让PHP专业人士读了之后从某些章节得到启发。总之,这是一本与时俱进、紧密联系PHP最新发展、让PHP程序员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并在视野上进一步拓展的书籍。

写这样的一本书,涉及到的一点就是要从网上和别人的书籍中摘取相当多的资源做一些重新编写的工作,涉及到版权方面的问题。但我写这本技术书跟国内普遍流行的翻译技术书的做法不一样。国内好些翻译计算机书籍出版者的做法就是直接拿来一本外文畅销计算技术,翻译一遍后冠以中文翻译者的名字就发表了,作者(翻译者)也许都不了解他所翻译的书籍的技术。而我自己本身就是数年的PHP程序员,对于这个领域有着比很多PHP程序员更深入一点的研究,因此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更好地组织、编写书籍内容。我并不会不负责任地简单地翻译一本自己都不知所然的外文书籍交付给读者,我会通过不同渠道搜集、研究相关资料再整理成书籍内容。总之,相对于大多数其它PHP中文书籍,我写的这本书应该是一本更有价值的技术书。

以上是我的梦想,梦想总是跟现实有差距的,因此目前为止上文提到的“我写的这本书”都还是空头支票。首要解决的就是版权问题。

今天下午去见老板的时候,顺便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我要摘录网上的一段文字作为我的文章的内容,我该怎么做?”他明确地告诉我,“你必须从作者处得到授权,并注明出处。不过你也可以技巧化地改写他文章的内容。”我考虑了一下,首先,我不能为了写一本书而违反版权;其次,如果我从每个作者处得到授权并注明出处,又太麻烦;最后,这样一来,我要更多的时间,而我好像没有那么多时间。因此,暂时放弃了写这本我梦想中的书的念头。

不过老板的话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刚才把本站“我的文章”和“我的感想”中的相关内容检查了一遍,关闭了所有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的内容,并且将在“常见问题”增加版权解释。

本站将不再讨论涉及版权侵犯的话题,我也将好好研究有关版权问题,(尽量)不在社会交往中出现公开侵犯版权的情况。

类别:

页面